把握教学契机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体现,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有计划地“育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形成理想人格、塑造良好个性。教师应该切实把握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本质,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灵活自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促进学生德育素质良好提高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关键词】小学语文契机德育渗透赫尔巴特曾经说过:“我想不到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正如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可见,教学中德育渗透,就是将德育本身的因素与语文学科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学生个体的品德。那么,我们该怎样妥善处理两者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思想教育呢?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渗透是一种隐性的德育灌输,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语文教学讲究"文以栽道",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既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文章的优美,又能受到德育教育的潜移默化。语文课本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很广泛,有反映我国西部建设成就,歌颂新一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忠于职守、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赋予革命传统教育以新内涵的《桥》;有表现一个孩子实现纯真善良心愿的《梦想的力量》……方方面面无所不有,但每篇都有侧重面,教师要找准每篇课文的渗透重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提高德育渗透的效率。在教学《桥》一课时,我结合文中老汉的语言和神态描写的句子,和学生一起反复品味,让学生感受到了老汉的无私无畏和舍己的高尚品质。学生们非常感动,很多学生借此联系最美司机、最美妈妈等人谈自己的感受,气氛非常热烈。趁着这股热潮,我用投影出示“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的丈夫和她的儿子。”并和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我对课文进行了总结,并对学生提出了希望:作为世纪之交的你们,应该有一颗无私,助人的心,那么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处处有爱心。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我要说生活中不是缺乏精彩,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罢了,让我们每个人都从生活中点滴做起,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受到的熏陶、感染,是“润物细无声”的。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德育与作文的关系十分密切,俗话说“文如其人”。小学作文教学大纲也指出:“小学作文教学,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品德教育,发展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写作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指导,更要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正确、全面地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建构和谐社会的合格人才。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多贴近学生的实际去进行观察和感受,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中既丰富了材料,又深受影响和感染。如指导学生写《我的妈妈》一文时,我先布置学生观察妈妈一周的生活和了解自己从不会说话、走路到会跑会说再到现在这些年发生的趣事、难忘的事,然后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妈妈的无私和伟大。这样,学生作文时不仅材料详实,而且能从自身的经历实际出发,写实事抒真情,并借此写作契机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写这篇文章还可以布置学生回家帮妈妈洗一次脚,从脚观察妈妈的日渐衰老,体会妈妈的辛劳,明白家长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很多,教育其孝顺父母,认真学习回报父母那伟大的爱。再如教学命题作文时,我们要做到切合学生实际,使之有话可谈,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如:我被感动了,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心并感动的时刻,他们在回忆,构思,写作时会在内心里重新审视了自我,校正了自己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