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展开教学——学习平方差公式体会初中数学课的教学如果能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在学习《平方差公式》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创设问题情境、建立知识的模型”的教学模式。首先我通过设置“两个二项式相乘,积可能有几项”的问题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学生自己的试算、观察、发现、总结、归纳,得出为什么有的两个二项式相乘其积为两项是因为其中两项是两个数的平方差,而另两项恰是相反数,合并同类项时为零。让学生经历前人发现这个概念的“浓缩”过程,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的发现思维的火花。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同时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收获,及时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恰当的评价,调节了课堂的气氛,我还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民主。在课堂教学中多次用到“你们同意吗?”、“我与同意”的话语,让学生体验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他们平等的合作者。在课堂中采用剪刀石头布的形式来决定哪个组来回答,也是解决“有多名学生要抢答”这种新问题的一种尝试。鲁宾斯坦说过,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适当的悬念,巧布某种卡壳,能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巨增。这节课的尝试突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性,恰当地处理里自主、探究、合作的关系。同学们反映较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