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审美意象国水墨画以其独特的绘画艺术语言,引起了现代设计师们的高度重视。曾经在包豪斯执教的瑞士设计师约翰•伊顿(JohannesItten),就认真研究过中国北宋时期山水画的绘画理论,并要求他的学生学习中国山水画。韩国著名设计师安尚秀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谈起他的设计理念,引用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理论中的两个术语:计白当黑和虚实相生,肯定了在他的极具现代感的设计中,有着中国古典绘画艺术以及中国哲学的影响。内地设计师王序认为水墨画对他最大的启发,在于画家处理空间与处于空间之中的物体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他说:我很欣赏古人在水墨画中处理鱼和水的关系,没有画水,但是人们仍然能理解鱼在水中游。我想这些对我来说应该是很有启发和借鉴的。从以上设计大师谈及他们的设计与中国水墨画的渊源关系时,尽管表述的角度、着重点不完全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一种挥之不去的水墨情结,影响着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毫无疑问,中国现代平面设计是可以从中国水墨画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发和借鉴,并使平面设计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一、中国水墨艺术独有的视觉感受中国传统水墨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独有的一种绘画形式。在写实水墨与写意水墨中,水墨绘画艺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形式语言,表现出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精神的统一。水墨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首先体现在水墨艺术中特有的简洁的形式语言,即计白当黑的朴素形象。水墨艺术简约的画面不等于简单,而是形象简捷,寓意丰富,妙在以极少的要素表达最多的信息。以少胜多、以一当十、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是中国绘画文化对简约美感的总结。以素为绚的水墨看似无色,实为自然,通过晦冥时色的墨与冰启时色的白之间的色调变化,辅之水的渲染和调和,阐述了物象的虚实和气韵,赋予物以生命和精神,最终得到对事物和宇宙的本质认识。在吕敬人设计的《朱熹榜书千字文》里面,作者就运用了以少胜多的简约手法。在构思这一书籍的形态时他认为书法艺术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就是偏旁部首,设计者为了在有限空间内表现朱熹千字文的书法艺术精髓,并将这一理念体现在平面中,就用千字文中基本元素的撇、捺来表明主题。在内文设计中,他用文武线为框架将传统格式加以强化,注入大小粗细不同的文字符号,以及粗细截然不同的线条,上下的粗线稳定了狂散的墨迹,左右的细线与奔放的书法字形成对比,在扩张与内敛、动与静中取得平衡和谐。单纯图形的特点,一是形的单纯划一,二是色的量少而视觉上的丰富,三是构图上的规律和合理性。单纯图形的优势是最醒目,视觉效果最好,最便记忆,最便加工。因此,简约的美感在平面设计中屡见不鲜。在设计中,水墨画笔法的运用不是形式而是内容,要具有深层含义。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人们追求以简约来构成画面的特点,使画面的诉求集中于一点,画面中的元素极其简单,如水墨的枝条、水墨的嫩叶,运用毛笔的书法性线条和渗化感的水墨效果,给人以诗一样的意境,展现创作者在中国书画方面的修养,显示了高雅的文化品位和人文情怀。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和所强调的是一种个人与外界的和谐统一,决定了中国人空间意识的形成,即认为宇宙无限,人与自然并非对立,而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以俯仰自得的精神来欣赏自然,在自然中游心太虚,融入无限的宇宙,在其间往返遨游。如《易经》中所说的:无往不复,天地际也。这种哲学思想对于水墨画表现语言的形成及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形成独特的透视原理——散点透视,讲求三远,即高远、深远、平远。由此要求画家站在一个宏伟的高度,俯察游观自己所表现的对象,以大观小,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通过水墨变化的层次,营造一种深远的空间关系,从而表达自身内心的悠远豁达的意境,于挥运之际表现出民族的审美心理和价值取向,从根本上揭示了事物的变化和规律;另一方面,表现为重视以虚拟实、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用简洁的构图和笔墨表达丰富深邃的文化、精神内涵。通过水墨形式元素之间的虚实变化,以虚写实,以虚求实,从而达到承认自然,接近自然,物化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