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篇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圆的周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圆的周长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圆的周长教学重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学难点:探究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观看后提问:1.谁获胜呢?2.它们对自己跑的距离产生了怀疑,都说自己跑的远……3.拿起一个圆用手模一摸感知什么是圆的周长。二、新课(一)介绍测量方法:1.绳测法。2.滚动法。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化曲为直”的思想,知道绳测法和滚动第1页共68页法测量圆的周长,并让学生感知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二)猜想。(三)实验。1.小组协作。周长c(厘米)直径d(厘米)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2.汇报测量和计算结果。提问:通过这些实验和统计,你发现圆的周长和直径有没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发现每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四)验证结论。(五)阅读理解有关圆周率的知识。三、练习计算方法:1.能说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吗?c=∏dc=2∏r(板书)2.根据条件,求下面各圆的周长。d=10cmr=10cm第2页共68页3.(略)4.现在你明白小龟和小兔谁跑的路程长吗?谁跑得快?5.拓展练习。四、总结。你学会了什么?请主动用你学会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有关圆的周长的问题。附:教学设想一、选择与新知识最佳关系的生长点,巧制课件,导入新课。“周长”是已学过的概念,但以前讲的长、正方形的周长是指封闭折线的长度,而圆的周长是指封闭曲线的长度。一“直”一“曲”既有联系亦有区别。我抓住这一新知识的连接点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例:课件演示与实验相结合,个别实验和小组实验相结合,讲与练相结合,计算与测量相结合,谈话与板书相结合,讲与练相结合,计算与测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空,并且探究的题材对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的角色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构建者。三、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小组探索通过测、剪、量、算一系列操作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有第3页共68页一定的倍数关系,巧用课件,概括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附:教后感:这次“三新一整合”的活动促使我重温《新教材标准》,改进自己教学观念,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整合的新模式。本节课体现了我教学观念的一些改变。主要体现在:一、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空。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偏重于“学”的研究(三新活动中的“新学法”)。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传授者,而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者。师生角色的的变化,使学生在学习方式上有了质的飞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这题材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也就是和学生的现有认知状态有一个适度距离(潜在距离),学生在这种状态下的探究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本节课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索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二、利用课件,激发探究兴趣、提高探究效率和培养探究能力。课件动感的龟兔赛跑把全体学生引入课堂,理解了课题的含义、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激发了探索的兴趣。课件的几次龟兔赛跑的介入,并逐级演示,再加上老师的启发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思考有机结合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圆周长的含义,明确学习目的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第4页共68页运用课件设计自学内容,大大节省了板书所用的时间,使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效率得以提高。正方形周长和圆周长比较,大圆周长和几个内切小圆的周长和比较。通过课件的演示,对于引导学生说理,理解疑难问题,培养学生解决新问题的探究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三、巧妙设计练习,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