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名著阅读:品味经典——《骆驼祥子》读后感写作指导作者吴淑芬工作单位广州市南沙榄核中学授课课时一课时课型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依据“为学习者设计教学”的指导思想,传授知识重精,不在多,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教材分析《骆驼祥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中介绍的第二本:《骆驼祥子》——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这是老舍先生写的一本长篇小说。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作,它标志著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对学生进行本小说的阅读指导,由于小说所写的时代距离现在社会较远,学生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对理解祥子的悲惨命运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同时,老舍是语言大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赏析老舍的语言,去体味那独特的语言魅力。学情分析(包括学生现有的基础和学习兴趣等)初中学生都喜欢看小说,但对待长篇小说就比较没有耐心去读,而且初中生读完了书,他们不求甚解,能再次跟别人讲出故事情节,能用简单的言语对人物进行分析就已经不错了。其他的知识学生不会去深入的思考概括。另外七年级的学生的欣赏阅读能力和一些读书方法能够运用,但在交流上还有所欠缺,需要加强交流指导。所以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及能力上,懂得概括故事情节,懂得分析人物,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同时发挥初中爱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利用课内学到的阅读知识,课外对精彩片段点评批注,在课上交流,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更长足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品的作者和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2、检查阅读情况,交流课外阅读心得。3、培养攥写读后感的能力,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1、教师课内引导。2、学生进行精彩描写的朗读和点评交流。3、学会合作探究以及进行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阅读小说,初读感受人物形象,激起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加深对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认识;关注下层人民的命运和出路。教学重点和难点培养攥写读后感的能力,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教学过程一、前置性作业:阶段一:活动起始课(1周,0.5课时)以老舍或《骆驼祥子》电影片段导入,布置读书任务。意在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阅读整本书。要求:1.购买书本。2、了解老舍及骆驼祥子。3、分小组。阶段二:阅读整本书,学会圈点与批注(4周,2课时)阅读整本书,让学生掌握圈点与批注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让学生在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尽情享受阅读中再创造的快乐。要求:1、每天进行阅读,并圈点与批注,批注不少于50条,每2—3页中要有1条批注。2、学会圈点与批注方法;3、分小组进行每周阅读,圈点与批注竞赛。在阅读中用笔画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片段,并在旁边写批注。批注可以从人物刻画的方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方法的使用、语言上的特点等方面去考虑,也可从自己在读中产生的感想去写。3、全书共有十五章,每天读一章,争取4个星期读完。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做好督促检查工作。二、教师导入今年十月份我国迎来举国欢庆的文学盛世,那就是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奖,其实曾经有一位中国作家和诺贝尔文学奖近在咫尺,却又擦肩而过。据说,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原是要授予这位中国文豪,后经查此人已经去世。而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的人,而诺贝尔奖只授予在世的人,于是授给了同为亚洲作家的日本的川端康成。这位中国文豪就是老舍,老舍的魅力究竟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