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八章 绿肥和菌肥VIP免费

第八章  绿肥和菌肥_第1页
1/31
第八章  绿肥和菌肥_第2页
2/31
第八章  绿肥和菌肥_第3页
3/31
第八章绿肥与菌肥第八章绿肥与菌肥(主要参考(主要参考关连珠主编土壤肥料学关连珠主编土壤肥料学))•第一节绿肥(关连珠主编土壤肥料学245页)•绿肥含有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此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家畜的优良饲料。发展绿肥应立足于(绿)肥和(牧)草两用,解决肥料和饲料的矛盾,促进农牧业发展。•绿肥的概念:凡是作肥料的绿色植物均称为绿肥。•绿肥作物:指专门栽培作绿肥的作物。•一、发展绿肥的意义•(一)增加有机肥源•绿肥植物可以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种植,利用自然水面或水田放养,利用空茬地进行间种、套种、混种、插种。复种指数高,可以就地种植,就地施用。因此,种植绿肥是开辟肥源、解决有机肥料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各种绿肥植物均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和各种大量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有机质含量均在l5%左右,氮素含量占鲜重0.3~0.7%,尤其是豆科绿肥含氮更为丰富:如以每亩鲜草1000kg计算,则每亩耕层可以增加150kg有机质和3~6kg氮素。翻压腐烂后为后茬植物提供各种有效养分,是一类优质的有机肥料肥源。•(二)培肥土壤,改良土壤•1.增加土壤有机质,更新土壤有机质•2.增加土壤氮素•3.富集和转化土壤养分•4.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良低产土壤•(三)增加覆盖,固砂护坡,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四)促进畜牧业和养峰业的发展•二、华北地区主要绿肥品种及特性•绿肥作物适应性强,在荒坡、盐碱涝洼和风沙地均可栽种,还可充分利用田边,沟边种植。在人多地少地区,发展绿肥应强调间、套、复(插)种等方式;人少地多地区可推选粮肥轮作。•(一)草木樨:适于大多数土壤,耐贫瘠能力强,但不适于强酸性土壤和涝洼地。•(二)紫花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耐寒、耐旱、耐盐碱。•(三)沙打旺:适于风沙瘠薄地,不适于涝洼低地和粘重土壤。•(四)苕子:为一年生或越年生豆科草本植物,西北、东北、华北多栽培毛叶苕子。耐涝性差。•(五)柽麻:是耐盐碱植物,不耐寒。•(六)紫穗槐:适于荒山、坡地、田边地头栽培,适于(绿)肥条(编织)两用。•(七)田菁:又叫碱青、涝豆,一年生木质草本,喜高温高湿,耐盐、耐涝。•(八)豌豆:是重要的粮、菜、肥兼用作物。全国均有种植,多采用嫩荚作菜用,茎杆翻压作绿肥。•上述绿肥除柽麻和紫穗槐不能做饲料外,其他是良好饲料。•三、绿肥的施用技术要点•绿肥施用的目的有二:•(1)主效应是增加氮素养分;•(2)主效应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两者分界线是绿肥物料的碳氮比值(C/N)。C/N大于18-23的绿肥物料主效应是提高土壤有机质为主,而C/N小于上述数值者,主效应是释放氮素。因此翻压绿肥要按主要目的而定。•1.绿肥的施用方式:直接耕翻是绿肥利用的主要方式。其次是制造堆沤肥,还可用作覆盖作物或做饲料用。•(1)直接翻耕。翻耕前最好将绿肥切短,稍经暴晒,使其萎蔫,这样既有利于耕翻,又能促其分解。在与玉米间作的情况下,可直接翻耕作玉米中期追肥。在套种的条件下,可作为后茬植物基肥。此外,旱地翻耕时,要注意保墒,同时要深埋,严埋使土草紧密结合,以利绿肥分解。当肥稻复种时,可在插秧前翻压作本田基肥。•(2)堆、沤制肥。绿肥植物的鲜草是制成堆、沤肥的优质材料。通过堆沤制后施用,可避免绿肥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酸和硫化氢的危害。同时,绿肥经堆沤后,使其分解的组分先分解,这样便会减弱或消除直接翻压时对土壤产生的翻压时对土壤产生的激发效应。••2.绿肥的刈割与翻压时期•绿肥作物刈割适期,要从绿肥的产量、品质、利用目的和后作物的要求综合考虑。•一般选择鲜草产量和养分含量都比较高,而木质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时期。因此一般选择开花期翻压。可以在作物生长季翻压,作为当季作物追肥,称为压青,主效应是增加氮素,因此要求绿肥作物C/N比较小,有利于分解。还可秋后压翻,此时绿肥C/N大,主效应是提高土壤有机质。•绿肥的翻压时期还与后茬植物种类有关。如冬麦田绿肥应在种麦前30~40天左右翻压,稻田翻压绿肥一般在插秧前10天左右,以免绿肥分解产物影响种子萌发或危害幼苗。•3.绿肥翻压深度与施...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第八章 绿肥和菌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