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初三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涂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蛔虫等寄生虫最简单和最发达的器官分别是()A.运动器官和生殖器官B.消化器官和运动器官C.生殖器官和运动器官D.消化器官和生殖器官2.下列全部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A.蚂蚁搬家、蜘蛛结网、孔雀开屏B.大雁南飞、公鸡报晓、惊弓之鸟C.望梅止渴、嗷嗷待哺、鹦鹉学舌D.蜻蜓点水、闻鸡起舞、老马识途3.蚯蚓的运动依靠()A.肌肉的收缩和舒张B.体表的刚毛C.体表的粘液D.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以及体表刚毛的协助4.一只宠物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就能学会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关于小狗定点大小便的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种行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B.这种行为是小狗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C.同种的不同宠物狗,学会定点大小便所花的时间可能不一样D.这种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5.农业科学家在农田中使用性引诱剂防控农业害虫,其原理是性引诱剂能()A.破坏雄虫的嗅觉感受器B.干扰昆虫通讯,使昆虫不能交配C.阻止昆虫摄食,使昆虫死亡D.扰乱昆虫生物钟,使昆虫死亡6.海中礁石上的海葵,咋一看宛如艳丽的花朵,人称“海中之花”。然而,它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下列与这种动物属于同一类群的是()A.水母B.带鱼C.龙虾D.乌贼7.为了探究动物的行为,小明把姥姥家母鸡正在孵化的鸡蛋全部换成鸭蛋,其结果是母鸡照样趴在鸡窝里孵卵。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母鸡的孵卵行为属于()A.社会行为B.先天性行为C.学习行为D.后天行为8.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下列哪种情况容易使人患蛔虫病()A.吃了未洗干净的蔬菜B.吃了未煮熟的水产品C.和患蛔虫病的人握手D.接触过患蛔虫病的人使用过的物品9.下面是某同学列举的仿生例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模仿长颈鹿——抗荷服B.模仿蛋壳——国家大剧院C.模仿蝴蝶——卫星控温系统D.模仿青蛙——人的蛙泳10.某人做了一个实验,将家兔和青蛙同时从30℃的环境转移到10℃的环境中,将会出现()A.两者耗氧量都减少B.两者耗氧量都增加C.家兔耗氧量增加,蛙耗氧量减少D.家兔耗氧量减少,蛙耗氧量增加11.下列关于涡虫、水螅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水螅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B.水螅的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有肛门C.涡虫身体扁平,消化道有口无肛门D.与涡虫属于同一类动物,但营寄生生活的,还有血吸虫等12.为探究不同运动强度对机体骨骼肌的影响,研究人员选用大鼠进行实验,并绘制了统计图(如图);另有研究表明,中等运动强度骨骼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最多。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高等运动强度骨骼肌细胞的呼吸作用最强,可释放更多的能量B.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构成,主要构成组织不同C.不同运动强度下骨骼肌中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均比自然状态高D.至少两组骨骼肌协调配合才能产生运动13.动物体表往往有一些附属结构,对动物适应环境有一定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海蜇的体表有刺细胞,能释放毒素,辅助捕食B.蛔虫体表的角质层能保护它不被寄主消化,以适应肠道寄生C.烈日炎炎的非洲草原上,哺乳动物的体毛会妨碍散热D.鸟类体表羽毛极可能是由爬行动物的鳞片进化而来的14.名字带有“鱼”的动物很多是我们熟悉的动物,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鲫鱼是变温动物B.娃娃鱼是两栖动物C.鲸鱼体表被覆鳞片D.鳄鱼是爬行动物15.下列有关探究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或结论A探究“桑蚕的取食行为”选择已经孵化好的蚕宝宝进行实验B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菜青虫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