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复杂中求稳呈现出三大压力因素中国宏观经济复杂中求稳物价涨幅总体趋降,预计2012年GDP增长率略高于8%文/张立群在异常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在由危机应对向常规增长转型过程之中,2011年中国经济开始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变。虽然经济增速回落比较平缓,符合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目标,但也显现出经济转型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特别是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和市场需求基础还不够稳固,成为宏观调控面对的突出问题。以居民家庭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行为调整为基础的发展方式转型,正在逐步推进;家庭购买活动和企业转型升级活动,也正在成为消费、投资增长的深层次决定性因素。2012年,物价涨幅总体将趋降,GDP增长率预计略高于8%。三大压力因素在经济转型过程中,2011年中国经济呈现出三大压力因素。一是价格上涨压力。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防止经济增速过度下降,2008年四季度开始我国采取了“一揽子”计划,实行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迅速有效地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并取得了成功。与此同时也使货币供给量增加较多。2009年新增人民币贷款9.6万亿元,是2008年4.2万亿元的两倍以上。随着贷款的快速增长,货币供给总量明显偏大,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比较突出,对价格形成了较大压力。另一方面,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使得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空前活跃,投机性买房活动迅猛增加,大量资金不断涌入房地产市场加剧了房价上涨势头。与此同时,猪肉、蔬菜、水果等食品价格,在2009年持续回落后,持续恢复性上涨,社会游资介入食品流通领域,使一些小品种农产品,如绿豆、大蒜等的价格出现非理性暴涨。国内生产性需求较快增长,美元泛滥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以及生产资料价格明显上涨。此外,土地、劳动力、矿产品等要素价格也出现上涨,控制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问题,成为上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二是经济增长呈下行态势。2010年一季度以后,我国季度GDP增长率总体呈下行态势。其原因既有政策调整因素,也有国际经济波动因素,还有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素。从政策方面看,“保八”成功以后,刺激性政策总体开始退出。货币政策开始将重点集中到回收过多的流动性方面,2010年以来央行12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对贷款还实行了额度管理。财政政策方面,政府支出特别是投资支出的力度明显减弱。2009年投资资金来源中,财政预算内资金较上年增长53.7%,2010年降低到13.6%,2011年上半年为13%。同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多次调控,对国内市场需求产生了稳定和抑制作用。从外部经济环境看,世界经济从国际金融危机打击下的恢复十分艰难,我国出口的外部环境很不稳定,2010年出口强劲恢复以后,2011年1~8月份又有明显回落,出口增速由31.3%回落到23.6%。此外,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出现较大波动,买房需求、买车需求在今年上半年都出现明显降温。2011年1~8月份消费实际增长率同比降低3.9个百分点。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看,面对市场环境和要素成本的变化,一批低水平、粗放发展模式的企业开始陆续退出,而新一代企业的成长尚需时日,也导致经济增速下降。再从短期因素看,由于价格上涨心理预期的影响,年初以来企业原材料库存增加较多,在市场终端需求增速下降压迫下,企业去库存活动较多,也导致了经济增速的回落。三是企业发展困难增大。2011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幅持续降低,从1~2月份的34.3%降低到28.2%。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不断加大,很多企业在盈亏点附近艰难维持。要素资源价格持续提高,使企业的成本压力不断加大;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市场需求结构出现重大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了企业新陈代谢、兼并重组活动,企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银根持续收紧加剧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通货膨胀预期扩大了企业库存调整活动的幅度。企业面对的种种发展困难,从微观角度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房地产泡沫化趋势得到控制临近年末,2011年宏观调控成效正在显现,突出表现在货币政策成效明显,房价呈现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