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幼儿园手足口病应急预案1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之一,主要感染对象五岁以下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多。可以通过玩具、食具、鼻咽分泌物、飞沫等多种途径传染,以出疹、发热为特征,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潜伏期为3-8日。为了预防手足口病,依据《中国传染病防治法》、结合本园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一、成立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小组:李俊峰(组长)、张婷、王萌萌、苗微微、李晓宇、侯伟娜;1、总负责:园长作为幼儿园疾病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卫生工作2、总务主任:负责落实督查全园防治“手足口病”工作;督促保健老师指导全园教职工做好班级、园内环境、消毒工作,并指导教职工、幼儿科学地认识“手足口病”。3、保健:严格认真做好晨检工作,并负责教职工、幼儿、家长防治“手足口病”知识的普及宣传,以及保育员营养员的消毒工作。二、防治措施1、宣传教育①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防“手足口病”知识。②开展防“手足口病”活动,教育幼儿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勤洗手。③分发致家长的告知书,提高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④通过园板报、班级家教专栏宣传有关预防“手足口病”的知识。2、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室外的环境卫生工作。3、做好晨检工作,发现异常及时让家长带幼儿去医院检查治疗,并与幼儿园保持沟通与联系;第1页共8页4、做好缺勤幼儿原因调查并做好结果记录,排除“手足口病”疫情。5、做好室内通风,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6、做好日常用品、用具的卫生消毒。7、个人防护:①全体工作人员要勤洗手,保健人员、保育员、营养员带的口罩衣服及时消毒更换。②尽量减少外出。③教职工如有发热、皮疹要暂停工作,及时到去医院检查治疗。④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勤洗手、多喝水。三、情报告及处置(1)一旦发现疑似病例保健老师第一时间向园长报告;立即报上级主管部门(疾控中心、妇幼所、教育局、社区卫生中心)。(2)保健老师立即对幼儿、发病幼儿班级进行隔离,(用餐、户外活动、游戏活动均到指定地方,传染病班级幼儿的毛巾被子等各类物品均单独消毒使用。(3)召开会议,思想上加强重视,每天正确掌握幼儿出勤人数,了解各班缺勤情况。做好宣传工作,对家长、对幼儿、对全体教职工开展各种有关手足口病宣传,加强个人卫生习惯的指导。(4)保健老师指导保育员:对发病班级进行消毒指导:教室里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1小时;桌椅、玩具柜:500mg/l每天擦拭;玩具:塑料玩具每天浸泡消毒1小时,木制玩具500mg/l消毒液擦拭,书本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毛绒玩具不玩;毛巾: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蒸汽消毒1小时(抖松);杯子: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蒸汽水开1小时;幼儿被褥:每周带回清洗曝晒。厕所:1000mg/l;教室地面:500mg/l(5)保健老师指导营养员:检查环境和物品的消毒是否符合要求;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和环境卫生工作,防止肠道病毒经食品及园所环境的传播,指导营养员对餐具、盛具的清洗消毒。第2页共8页(6)保健老师加强晨检,严格按照一问,二看,三摸,四查的原则,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现象立刻劝说家长回家就医,不得入园,并告之班级老师做好随访工作。(7)做好发病班的终末消毒,自觉接受疾控中心和妇幼保健所的业务监督指导。幼儿园手足口病应急预案2一、目的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二、工作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组长:某某副组长:组员:各班班组长各班保育员(二)职责分工某某: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