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教学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阅读要求中指出:诵读儿童诗歌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由此,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诵读诗歌感受小朋友从害怕夜晚到不害怕夜晚的心理变化过程,体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增强识字兴趣,让识字、写字、读课文变得和谐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胆、敢、勇、事窗、原、此、再、睡、觉”10个生字。2、会写“再、事、讲、拉”4个字。3、学习“提手旁”。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2、分段朗读,引导学生从两个段落的朗读中对比体会爸爸和妈妈在对待文中小朋友在怕黑问题上的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亲身体验与实践的重要性,培养孩子勇敢的品质,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教学重点:掌握7个会写字的正确读音、字形。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体会夜色的美丽,懂得有些事情不能只靠听,还要自己去亲身体验发现。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教师教法:引导法、任务法、问答法、情景法、鼓励法学生学法:书写、组词、游戏、模仿、小组合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唱《小星星》这首歌曲好吗?2、你们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唱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夜晚时候的景色)夜晚的景色还可以叫什么?3.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丽。(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晚迷人的景色。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3.过渡:美丽的夜晚让人陶醉,迷人的景色让人充满遐想,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夜色》,看一看课文里的小朋友眼中的夜色是什么样的。4.板书课题:《夜色》5.学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夜晚,感受夜色的神秘与美好,说出自己对夜晚的感受,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课文内容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神秘与兴趣学习。二、初读诗歌,认读生词1.自由朗读诗歌。(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字音。(3)小组内比赛读课文,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字音。(4)指名分别朗读两小节,把句子读通顺。2.学生自学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厂”。(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3.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胆子、勇敢、往来、外面、窗户、忙乱、偏见、散步、原来、好像、微笑。(2)开火车认读生词,教师适时纠正字音。(3)游戏环节——小火车过站台,每过一个站台出示一个本课生字,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4)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交流记忆方法。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诗歌大意的同时认读生字。教师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朗读中识字、认字,通过圈画生字、拼读生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1、可爱的生字宝宝跑回课文里,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那就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一遍课文。2、师:你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你们能认真听吗?请同学们思考,你们都听懂了什么?(课件出示课文)并标出自然段。思考:你们都听懂了什么?(随机板书:害怕——不害怕)转入课文聚焦师:你们理解得真好,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从哪个小节看出这个小朋友胆小、怕黑的?(出示第一小节)(1)标出省略号——作用就是想到了许多令我害怕的事情。请你们猜一猜这时我心里都想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害怕的语气。(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小节,学生朗读时教师适时指导。(3)全班齐读,读出小朋友对夜晚害怕的心情。指导朗读第二小节(出示第二小节)(1)第二小节中,找出描写“我”从害怕夜晚到变得不害怕夜晚的句子,读一读。预设: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