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应急管理宣教工作意见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基层应急管理“四进入”(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工作,增强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其自救、互救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按照市应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动员工作的要求,经县委、县政府研究,我县将基层应急管理宣教工作纳入了20XX年度为群众办实事工程。为推动全县基层应急管理宣教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宣教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基层应急管理宣教工作,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有关应急知识,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二、主要内容(一)以《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为核心,提高应急管理依法行政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市实施办法》的重大意义、立法背景、主要内容和贯彻实施要求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同时,对《XX县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有关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进行解读。进一步明确单位职责,全面增强基层干部的应急管理责任意识,提高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及统筹常态管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二)以“两个环节八件事”为重点,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强调并固化基层应急管理抓好“两个环节八件事”(常态管理做好体制建设、机制建设、预案编制和宣教演练“四件事”,非常态管理做好信息报告、先期处置、协助处置和善后处置“四件事”)的成功经验,大力提高基层组织的应急主体责任意识和应对能力,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基础。第1页共4页(三)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群众防灾减灾能力。根据季节、气象、地理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环境形势等具体情况,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区,有针对性的加强防震、防汛、消防、森林防火、交通安全、安全生产、公共卫生、防煤气中毒等各种应急知识宣教活动。要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灾后教育以恢复重建为重点,抚平群众心理创伤,恢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四)以典型案例分析为重点,提高基层应急实战能力。通过剖析国内外及本县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有关案例,告知群众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积极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正确做法,提高群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介绍突发事件责任倒查和责任追究的典型案例,大力提高基层干部队伍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三、组织实施(一)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要充分结合“全国科普活动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国际民防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教育宣传日”、“世界红十字日”、“4X8226;22世界地球日”等各类宣传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应急知识主题宣传活动,使基层群众了解、掌握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增强公共安全意识。原则上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每年开展的专题宣传活动应不少于3次。(二)各乡镇要充分发挥农村宣传委员、“大学生村官”和其他基层志愿者队伍作用,明确赋予其公共安全知识宣传员职责,依托广播系统、宣传栏、文艺演出等农村宣教平台深入开展公共安全宣教工作。要充分发挥乡镇应急办和民防兼职干部的统筹协调作用,切实履行好组织、协调、监督、检查职能。宣教工作要以农余时间为主,并与时令和农村实际情况相结合。原则上各村每月宣教时间应不少于4小时。第2页共4页(三)县城镇办要积极组织居委会干部、社区楼门长和社区志愿者等力量,赋予其公共安全知识宣传员职责,充分利用民防应急指挥宣教中心、社区活动室、社区宣传栏等平台积极开展公共安全宣教工作。通过张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