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习题导语:肠杆菌科细菌分布广,寄主范围大,人、动物、植物都有寄生或共生、附生、腐生,也可在土壤或水中生存,与人类关系密切。肠杆菌科细菌易于培养,繁殖快。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内容的试题部分吧。(一)A型题1.关于肠杆菌科细菌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所有肠杆菌科细菌都不形成芽胞B.肠杆菌科细菌均为G-杆菌C.肠杆菌科细菌中致病菌可分解乳糖D.肠杆菌科细菌中非致病菌可分解乳糖E.肠杆菌科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2.关于大肠埃希菌的特性,不正确的是A.多数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B.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C.为肠道正常菌群,无致病作用D.分解乳糖产酸产气E.没有M抗原3.伤寒沙门菌Vi抗原变异属于A.毒力变异B.耐药性变异C.菌落变异D.形态变异E.抵抗力变异4.与立克次体有交叉抗原的肠杆菌科细菌是A.沙门菌的某些菌株B.志贺菌的某些菌株C.埃希菌的某些菌株D.变形杆菌的某些菌株E.克雷伯菌的某些菌株5.典型的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结果是A.乳糖一,IMVC(十、一、一、一)B.乳糖十,IMVC(十、十、一、一)C.乳糖一,IMVC(十、十、一、一)D.乳糖一,IMVC(十、+、十、一)E.乳糖一,IMVC(十、十、一、一)6.初步鉴定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常用的试验是A.IMVC试验B.甘露醇分解试验C.乳糖发酵试验D.胆汁溶菌试验E.葡萄糖发酵试验7.培养肠道致病菌的强选择性培养基是A.S.S平板B.中国兰平板C.双糖铁培养基D.乳糖发酵管E.巧克力色平板8.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致病特点是A.只引起肠道感染B.不引起泌尿生殖器感染C.内、外毒素同时致病D.外毒素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E.不引起败血症9.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毒素的致病机理是A.抑制蛋白质合成中的延长因子-2B.抑制内毒素脱毒C.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D.激活腺苷酸环化酶E.封闭乙酰胆碱的释放10.下列尿培养结果,哪项对诊断尿道感染有意义A.每毫升尿含大肠埃希菌量为10000B.每毫升尿含大肠埃希菌量为100000以上C.每毫升尿含大肠埃希菌量为1000以上D.每毫升尿含大肠埃希菌量为5000以上E.尿液培养无菌生长11.下列试验中,哪项试验可区别沙门菌与志贺菌A.动力试验B.尿素分解试验C.甘露醇发酵试验D.甲基红试验E.枸橼酸盐利用试验12.对痢疾病人做微生物学检查,下列哪要是错误的A.分离培养细菌,作生化鉴定B.取粪便标本分离培养C.取粘液性或脓血性粪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D.取标本接种于肠道选择培养基培养E.最后做血清学鉴定13.鉴别致病性非致病性肠杆菌科细菌的重要依据是A.是否发酵葡萄糖B.是否发酵乳糖C.是否液化明胶D.是否产生硫化氢E.是否产生靛基质14.急性中毒性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有A.全身中毒症状B.剧烈呕吐C.腹泻、腹痛D.相对缓脉E.脓血便15.肠道致病菌的共同特性是A.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B.在S.S平板上是无色透明小菌落C.一般不分解乳糖D.都有O.H抗原E.以上都不是16.肠杆菌科细菌间常用的主要鉴别依据是A.生化反应B.毒力试验C.抗原构造D.形态染色E.以上都不是17.大肠埃希菌在食品卫生细菌学方面的重要性在于A.大肠埃希菌能产生肠毒素B.大肠埃希菌可引起各种腹泻C.大肠埃希菌是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D.常作为被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E.以上都不是18.初步将志贺菌从肠杆菌科细菌中鉴别出来的生化反应方法是A.培养基中加亚碲酸钾B.菊糖发酵试验C.尿素分解试验D.胆汁溶解试验E.双糖铁培养基接种试验19.对细菌性痢疾来说,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及乙状结肠B.抗菌治疗可延长带菌状态C.结肠和小肠均有炎症D.粪便直接涂片可检出细菌E.粪便中有大量单核细胞20.对志贺菌属而言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是A.青霉素B.链霉素C.庆大霉素D.红霉素E.黄连素21.伤寒沙门菌的内毒素使A.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B.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升高C.体温不变,外周血白细胞下降D.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下降E.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不变22.伤寒沙门菌患者的肠道淋巴组织炎症反应和单核细胞浸润引起的肠壁坏死和溃疡的机理是A.定居因子(CFA)B.伤寒菌裂解后释出的强烈内毒素C.伤寒菌释放的强烈的外毒素D.伤寒菌释出的肠毒素E.伤寒菌具有的侵袭力23.伤寒慢性带菌者的致病菌检出率高的标本是A.血液B.粪便液C.胆汁D.痰E.尿液24.目前筛查伤寒带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