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一、钢筋施工(一)一般规定2.钢筋应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3.钢筋在运输、储存、加工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4.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需要代换时,应由原设计单位作变更设计。5.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HPB230热轧光圆钢筋制作,不得以其他钢筋替代。6.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钢筋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确认符合设计要求。(二)钢筋加工1.钢筋弯制前应先调直,优选机械方法调直,当采用冷拉法进行调直时应控制冷拉率。2.钢筋下料后应按种类和使用部位分别挂牌标明。4.箍筋末端弯钩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一般结构为箍筋直径的5倍,抗震结构为箍筋直径的10倍。5.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弯制,不宜加热。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向两端弯制,弯钩应一次弯成。(三)钢筋连接1.热轧钢筋接头(1)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2)焊接接头应优先选择闪光对焊。(3)机械连接接头适用于HRB335和HRB400带肋钢筋的连接。(4)钢筋直径等于或小于22mm无焊接条件时,可绑扎连接,但受拉构件中的主钢筋不得绑扎连接。(5)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的交叉点焊接宜采用电阻点焊。(6)钢筋与钢板的T形连接,宜采用埋弧压力焊或电弧焊。2.钢筋接头设置(2)钢筋接头应设在受力较小区段,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3)在任一焊接或绑扎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4)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5)施工中钢筋受力分不清受拉、受压的,按受拉办理。(6)钢筋接头部位横向净距不得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25mm。(四)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的组成与安装为确保分部钢筋骨架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可在钢筋的部分交叉点处施焊或用辅助钢筋加固。1.钢筋骨架制作和组装(2)组装时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应考虑骨架预拱度。(3)组装时应采取控制焊接局部变形措施。2.钢筋网片电阻点焊规定(1)焊接网片只有一个方向受力,受力主筋与两端的两根横向钢筋的全部交叉点必须焊接;如焊接网片为两个方向受力,则四周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交叉点必须焊接。3.钢筋现场绑扎规定(1)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绑丝绑牢,必要时可辅以点焊。(2)钢筋网的外围两行钢筋交叉点应全部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双向受力的钢筋网,钢筋交叉点必须全部扎牢。(5)箍筋间距:受拉时应小于5d,且不得大于100mm;受压时应小于10d,且不得大于200mm。(6)钢筋骨架的多层钢筋之间,应用短钢筋支垫,确保位置准确。4.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1)最小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钢筋公称直径,后张法预应力筋不得小于管道直径的1/2。(2)受拉主筋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在保护层内设置直径大于6mm、间距小于100mm的钢筋网。(3)钢筋机械连接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0mm。(4)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确保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错开布置。二、混凝土施工(一)原材料计量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保持计量准确。每班至少测定一次骨料含水率,雨天增加测定次数。(二)混凝土搅拌、运输和浇筑1.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拌合物应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随机取样检测,评定时应以浇筑地点的测值为准。2.混凝土运输(1)运输能力应满足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要求,使浇筑工作不间断。(2)容器或管道应不漏浆、不吸水,内壁光滑平整,能保证卸料及输送畅通。(3)在运输过程中,不产生分层、离析等现象,如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则进行二次快速搅拌。(4)拌台物运输到浇筑地点后,应检测其坍落度,坍落度符合要求。(5)掺入外加剂后,应快速搅拌。(6)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7)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泵连续工作,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3.混凝土浇筑(1)浇筑前的检查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模板、支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2)混凝土浇筑①对于大方量混凝土浇筑,应事先制定浇筑方案。②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③采用振捣器振捣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