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族元素复习氮族元素复习第一节氮和磷高考考点本节重要的考点有:①利用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推测不常见的如As、Sb、Bi等元素的性质,即利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解决上述问题;②N2分子的稳定性;③白磷分子的结构;④磷的氧化物(P2O5)、含氧酸(H3PO4)的性质;⑤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及防止大气污染。一、氮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第ⅤA族)7N15P33As51Sb相似性递变性1、最外层都有5个电子,化合价主要有-3、+3和+52、气态氢化物的通式:RH33、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通式为HRO3或H3RO4原子结构单质物性化学性质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增多原子半径增大熔沸点先升高后降低单质密度增大单质氧化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83Bi氮及其化合物二、氮气(N2)1、氮的原子结构结构:N+725知识主线:NNNNN-30+2+4+5NH3N2NONO2HNO3(NH4+)(N2O4)(NO3-)N2的电子式:2、物理性质:3、化学性质:4、氮的固定:标况下,ρ=28÷22.4=1.25(g/L)N2+3H22NH3N2+3MgMg3N2N2+O22NO高温高压催化剂点燃放电(氧化性)人工固氮—自然固氮(氧化性)(还原性)N2化合态氮根瘤菌氮气(N2)的分子结构为:N≡N,结构非常稳定。所以化学性质很稳定。游离态氮N2N2O2N2N2N2N2N2O2o2O2N2N2N2N2N2N2N2N2N2N2N2+O2=2NO2NO+O2=2NO23NO2+H2O=2HNO3+NO硝酸硝酸盐5、制法:6、用途:分离空气(氮气在空气中占78%)1.合成氨2保护气3冷冻剂三、氮的氧化物N2ONON2O3NO2(N2O4)N2O51、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的有毒的难溶于水的气体;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NO+O2===2NO22、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的气体;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跟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强氧化性;与N2O4(无色)可相互转化。3NO2+H2O===2HNO3+NO+1+2+3+4+5氮的氧化物---NO与NO2的性质比较无色,刺激性气味红棕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机理同CO)有毒NONO2物性毒性与水与O2与O2、H2O与NaOH制备3NO2+H2O=2HNO3+NO2NO+O2=2NO2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Noo2.swf练习:不能将NO2和Br2蒸气区分开来的是()A.水B.CCl4C.湿润的KI淀粉试纸D.AgNO3溶液C二氧化氮和溴蒸气的鉴别NO2和溴蒸气在性质上的相似之处:A.均有氧化性B.溶于水后溶液呈酸性C.能与碱溶液反应鉴别两者不能用淀粉KI试纸、碱溶液等。NO2和溴蒸气在性质上的差异之处:水AgNO3溶液CCl4冷水浴NO2溴蒸气无色橙色无色淡黄色↓无色橙红色气体颜色变浅红棕色不变二、氨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1.氨气的物理性质易液化2.氨分子的结构思考:氨分子为极性还非极性分子?三角锥形正四面体NH4+检验:如图1所示,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打开止水夹,挤出胶头滴管中的水。该实验的原理是:氨气极易溶解于水,致使烧瓶内气体压强迅速减小。请讨论在不改装置的前提下引发图2喷泉的方法?打开夹子,用手(或热毛巾等)将烧瓶捂热。该实验的原理是:氨气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气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用冰水浇注烧瓶,降低烧瓶内氨气的温度,使气体压强减小,水上升与氨气接触进一步减小压强形成喷泉。小结:以上方法为减小烧瓶内气体的压强而产生喷泉。在图3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A)浓硫酸(B)食盐(C)硝酸钾(D)硫酸铜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增大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产生喷泉。A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A)Cu与稀盐酸(B)NaHCO3与NaOH溶液(C)CaCO3与稀硫酸(D)NH4HCO3与稀盐酸D归纳反思1.关键:2.途径:3.延伸:喷泉实验形成压强差①减少“上瓶”的压强②增加“下瓶”的压强①尾气处理(防倒吸装置选择)②烧瓶中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计算课堂检测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验证NH3和HCl的有关性质.实验前a、b、c活塞均关闭.(2)若先打开a、c活塞,再挤压胶头滴管,然后打开b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