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工程的内容:一是雨污水的收集、输送部分——排水管网二是污水的处理、利用部分——污水处理本课内容第十一章城市道路排水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一、城市排水系统的制度(一)合流制将污水和雨水用同一管道排除称为合流制排水系统。(二)分流制将雨水和污水分别设置管道系统排除,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132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1合流支管(沟)合流干管(沟)2河流3(一)合流制(一)合流制合流干管(沟)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1截流主干管(沟)溢流井23722211133366456污水厂4溢流干管(沟)出水口65河流7(一)合流制(一)合流制(一)合流制特点(一)合流制特点优点街道下只设一条排水管道,管网建设比较经济。缺点污水汇集后流入处理厂,处理厂规模大,投资多,建设困难;不降雨,排水管水量小;如直接排入水体不卫生。实际很少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1污水干管(沟)出水口532雨水干管(沟)6污水主干管(沟)河流4污水厂363135422121分别设置污水和雨水管道系统分别设置污水和雨水管道系统(二)分流制(二)分流制优点完全分流制卫生情况好,并可分期建设,减少一次投资。实际采用较多。缺点•管道数多,投资比合流制大。雨水直接排入河道,初降的雨水较脏,有可能污染河道。(二)完全分流制特点(二)完全分流制特点67污水主干管(沟)5河流出水口6污水厂7污水干管(沟)半分流制排水系统13雨水干管(沟)2溢流井43444331221125只设污水管道系统,不设雨水暗管,雨水沿地面边沟和明渠泄入天然水体只设污水管道系统,不设雨水暗管,雨水沿地面边沟和明渠泄入天然水体(二)分流制(二)分流制特点比较经济,需具有有利地形才能采用。在新建城区初期采用不完全分流制系统,先解决污水排除问题。随着城市发展,道路逐渐完善,雨水管也建设起来,改为完全分流制,这样分期建设排水系统,有利城市发展。(二)半分流制特点(二)半分流制特点合流制和分流制的比较:合流制和分流制的比较:环保方面:合流制对环境污染大,雨天时部分污水溢流入水体,造成污染。造价方面:合流制比分流制可省投资20%~40%,但合流制泵站和污水处理厂投资要高于分流制,总造价看,完全分流制高于合流制。而采用不完全分流制,初期投资少、见效快,在新建地区适于采用。维护管理:晴天时合流制管道内易于沉淀,在雨天时沉淀物易被雨水冲走,减小了合流制管道的维护管理费。但是合流制污水厂运行管理复杂。二、城市道路雨水排除系统的类型二、城市道路雨水排除系统的类型明式系统公路和一般乡镇道路采用明沟排水,在街坊出入口、人行横道处增设一些盖板、涵管等构造物。二、城市道路雨水排除系统的类型二、城市道路雨水排除系统的类型暗式系统包括街沟、雨水口、连管、干管、检查井、出水口等部分进水孔街沟雨水口连管检查井雨水干管二、城市道路雨水排除系统的类型二、城市道路雨水排除系统的类型(三)混合式系统明沟和暗管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城市中排除雨水可用暗管,也可用明沟。第二节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布置第二节雨水管道及其构造物沿道路布置一、雨水管的布置一、雨水管的布置1.平面布置:1.平面布置:城市道路雨水管线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或规划红线。干管设置在街道中间或一侧,并设在快车道外,当道路红线宽大于60m时,可沿街道两侧作双线布置。2.雨水管与其它管线交叉:2.雨水管与其它管线交叉:发生平交时其它管线一般可用倒虹管的办法,分离相交管线。城市地下管道城市地下管道管道纵坡尽可能与街道纵坡一致。水管的最小纵坡不得太小,一般不小于0.3%。为防止或减少沉淀,雨水管设计流速常采用自清流速,一般为0.75米/秒。为了满足管中雨水流速不超过管壁受力安全的要求,对雨水管的最大纵坡也要加以控制,通常道路纵坡大于4%时,需分段设置跌水井。3.管道纵坡:3.管道纵坡:4.管道的埋设深度4.管道的埋设深度最大允许埋深:一般在干燥土壤中,管道最大埋深不超过7~8m,地下水位较高,可能产生流沙的地区不超过4~5m。最小埋深:等于管直径与管道上面的最小覆土深度之和。在车行道下,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一般不小于0.7m。在管道保证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