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增殖、分化、癌变、衰老疑难解析1、无丝分裂一分为二,能不能称为二分裂?答: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其过程是:核缢裂,紧接着细胞缢裂,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近年来发现动物的上皮组织,肌组织和肝细胞等,植物各器官的薄壁组织表皮,生长点和胚乳等,都可以进行无丝分裂。二分裂是单细胞生物(如细菌)的一种常见繁殖方式。过程是:先是核逐渐延长,然后逐渐分成两个新个体。两者都要“一分为二”,但分裂的机理和本质有所不同。虽然二分裂中不出现纺锤体的染色体变化,但不属于无丝分裂。2、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能否观察到同一个细胞的各个分裂期?答:不能,因为观察的细胞已经死亡,只能看到固定在某一状态的染色体形态。因此,要观察不同的细胞,才能看到不同分裂期的各个特点。3、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地长大而要进行分裂呢?答:(1)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限制。细胞要通过它的表面不断地和周围环境或邻近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这样它就必须有足够的表面积,否则它的代谢作用就很难进行。当细胞的体积由于生长而逐步增大时,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导致表面积不够,使细胞内部和外界的物质交换适应不了细胞的需要,这就会引起细胞的分裂以恢复其原来的表面积与体积的适宜比例。(2)要维持细胞核与细胞质体积之间的平衡状态。细胞质中的生理、生化过程都受到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指引和控制。因此,当细胞质的体积增长太大时,细胞核对这样大范围的细胞质的调控作用就会相对地减少,以致造成核、质的不平衡,从而引起细胞分裂,以恢复其细胞核与细胞质体积之间的稳定状态。4、分裂后期,染色体移至细胞两极与纺锤丝的牵引有关,着丝点的分裂是否也与纺锤丝的牵引有关?答: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分裂的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在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同样分开,形成多倍体,可见,着丝点分裂的动力不是来自纺锤丝的张力。另外科学实验证明:着丝点的分裂与细胞质中的存在有关。在用含有荧光标记的指示剂染料连续观察活细胞的分裂,发现临近后期的细胞内浓度增加10倍。如果在中期的细胞中注射微量的,则可诱导中期的细胞提前进入后期,在两极有膜囊小泡释放,诱导后期的发生。5、生物致癌因子中为什么只有病毒才是致癌因子?答:癌症的产生是由于原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功能的丧失而产生的,这涉及基因突变。而病毒具有侵染功能,其中部分核酸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中,这样引发基因突变。完整的细胞没有这种功能,所以具有细胞的生物不是致癌因子。6、造血干细胞能经分裂、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这能说明造血干细胞表现全能性吗?答:细胞的全能性是指一个细胞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体细胞都是受精卵有丝分裂的后代细胞,有丝分裂前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数目不变,其遗传特性与受精卵相同,即体细胞由于含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全部遗传物质。所以,造血干细胞具有全能性。但造血干细胞能经分裂、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还没有表现出全能性。细胞具有全能性和细胞表现全能性是两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