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傅晓英医医患患沟沟通通(导(导论)论)21.1.可不听可不听--非专业非专业--不排除有用不排除有用2.2.可不记可不记--非考试非考试--不排除实战不排除实战3.3.可不信可不信--非正确非正确--不排除真话不排除真话第一节不可或缺的医患沟通3第二节古往今来的医患沟通4•社会发展定规则:主仆社会、文明社会、改革社会•角色的文化差异:君臣官民、卖家买家、教师学生、家长孩子、医生患者•经济利益的博弈:圣明与利益、技术与利益、效益与利益•变与不变的人性:人性不变、追求不变、社会变化、随境而迁医患沟通的社会烙印医患沟通的文化烙印医患沟通的人性烙印医患沟通的经济烙印5第二节中西内外的医患沟通•医学大家的医训:中医大家+西医大家:提倡关爱注重人(心理)=>医技帮助•现代医学的教育:逐渐注重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医学生基本能力•西方社会的架构:技术互动法规化、医患关系自主化、经济利益保险化•我国医患的窘迫:狭义医患关系-医患沟通、广义医患关系-社会治理医训医训堪忧堪忧教育教育架构架构6综上所述医患有沟-需要通-医患沟通学(课)7第三节医患沟通课的学科地位•基础:美国85%的医学院校第一学年开始对医学生讲授医患沟通课程•始终:学科有限,沟通无限。道可顿悟,事须渐修。贯穿医事始终•隐性:学科表面,依附于心。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避免花言巧语-真心•辅助:学科技巧,增色技术。上德无为而以为也,避免雕虫小技-真本事8第四节医患沟通课的学科目的•狭义目的:小-医患双赢、低-避免纠纷•广义目的:大-社科双赢、高-减少冲突9第五节医患沟通课的学科内容①医患沟通基础和原理:人文、伦理、心理、法律;沟通障碍分析,②医患沟通的个人技能:言语沟通和非言语(神情、衣着、行为、环境、书面)沟通技能③医患沟通的制度构建:社会(政府、媒体)、医院(制度、环境、文化、平台)、科室、个人④各专科医患沟通特点:内外妇儿产、全科中医肿瘤整形五官老年精神康复、医技、药学⑤医疗纠纷后医患沟通:定义、分类、防范、处理、案例封建时代,御医们地位很特殊,有时皇帝对他们敬重几分,有时皇帝生杀予夺:★唐代大将徐世勣(李世勣-李勣)有病,御医说“龙须灰可治”,唐太宗李世民把自己胡须拔下来当药用。★扁鹊见蔡桓公(齐桓公)曹操与华佗变革时代或文明时代:为人民服务?公民利益双赢?真实社会?虚伪社会?义务?需求?★人性决定服务质量和沟通方式:本然人性(善、庸、恶);雕琢人性(主动型=讨好型、指导型=自我型、理智型……)★利益决定服务内涵和沟通习惯:双方博弈(医患)=或欺骗或双赢;三方(医政患)-制约各取所需医患沟通的社会烙印-臣民?人民?公民?平衡与否相互制约限制程度11生物医学模式(主次):医生为主导、医学为主线、病人是服从、忽略人的背景文化差异:调入广州的挫败:饮食-粥粉、语言-吃饭、心理-中医、习俗-煲汤或忌讳文化背景:老人、回族、糖尿病、久病病重、胰岛素、原料、拒绝、出院社会、心理和生物医学模式:寻找同感、理解意图、解释病情、合理取舍文化认同:55年、万隆、《祝英》、16页、周恩来、《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心理同感:黄帝曰:王公大人,血食之君,骄恣从欲,轻人而无能禁之,禁之则逆其志,顺之则加其病,便之奈何,治之何先?歧伯曰: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医患沟通的文化烙印-主次?同感?12•经济浪潮之前:医生主导行医和制定方案-有良心没耐心、有专业少沟通、效率低-看病难•经济浪潮之初:秩序混乱-庸医当道、假药横行、医方趋利、患方迷茫-看病乱•经济浪潮之中:医方和患方共同成长(智慧或狡黠)、信任和诉求改变-看病贵•经济浪潮之殇:医疗纠纷频发、医疗法规出台、媒体失真、监管失声-沟通难•经济浪潮之矛:医保全面覆盖、大医院云集、社区和民营医疗待提高-医患关系白热化医患沟通的经济烙印-潘多拉、双刃剑119121191213•人格多面:2012年3月23日哈医大一附属风湿免疫科、患者持利刃行凶致一死三伤。内蒙人、17岁、强柱多年;3岁、父母离、父服刑、爷癌症、住院抗免疫后TB、被转院。“听话懂事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