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专项训练】模块一:修辞技巧一、类型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一)比喻手法•注意点一:比喻的喻体与本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错误类型: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想母亲。猜测: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示举例: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像雷锋等。】•注意点二: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举例子: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A.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的轻快。C.-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D.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正确的比喻句子:明喻: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又出现“像”“若”“好似”等比喻词)暗喻:远处绵延的燕山褶皱带作了首都的苍翠的屏障。(并没有明显的比喻词)2.比喻的作用(诗词赏析或者阅读理解常出现的体型)⑴化平淡为生动⑵化深奥为浅显⑶化抽象为具体3.小练习下列各项中,属于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我常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墨色眼镜观察世界。B.各种想法在脑子里像火花似地一个个爆发,然后又熄灭了。C.登高远望,泰山的松树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D.我时常告诫自己,不要像小时候那样,一味贪玩,好动。(二)比拟手法常见为拟人:把物拟作人。【例子: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易混淆:比喻和拟人之间的小区别比喻重在喻体一定会出现,拟人是拟体不会出现。•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比喻)•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拟)(三)、借代手法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举例:•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拥雷峰指代做好事的人。)•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形象代本体)(四)、夸张手法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扩大的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缩小的夸张:这巴掌大的小山庄吸引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超前的夸张:农民们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来了。(五)、设问手法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举例:小明考了多少分当然是一百。(自问自答)学生造句:六)、反问手法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否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肯定的内容,肯定句用反问语气说出来就表达否定的内容。•战士们怎么会不知道抗日战场的危险呢■刘胡兰难道不知道出卖共产党就能活命吗易混淆:设问反问的区别。•设问自问自答,反问寓答于问。•作用:设问是为了加强读者印象,启发读者思考;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使语意更加鲜明。(七)、对偶手法(追求结构的相同)对偶是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组词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以表达相关或相反内容的修辞方法。•严格的对偶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1.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2.第二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3.第三个特点,是不能用相同的字相对。•宽泛的对偶句: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值得珍贵的昨天记忆是心的网络,连接着多少令人回忆的往事(八)、排比排比是用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语句表达相关内容的修辞方法。(结构相同的句子必须为三句以上。)•长白山的雪真白啊,白的让你感觉不到其他的颜色,长白山的雪真厚啊,厚的可以覆盖住树苗,长白山的雪真大啊,仿佛那是天使撒下的鹅毛。•天上的云真多啊,大的小的,圆的扁的,厚的薄的,密密麻麻地遍布在天空中的每一个角角落落,像是要把天空填满似的。•西安的华山真奇啊,像一朵盛开的莲花,像一匹奔腾的骏马,又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真是奇峰罗列,姿态万千。拟真小练习: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