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及介入治疗李颖•肝脏位置图肝癌概况发病率逐年上升、WHO十大肿瘤之一我国为高发区发病率由第三位升至第二位城市仅次于肺癌农村近次于胃癌原发性肝癌来源于肝脏上皮性恶性肿瘤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合细胞癌。病因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酒精化学致癌物质、黄曲霉素饮水污染一、病毒性肝炎•最主要病因明确与肝癌有关:乙型、丙型和丁型(ABCDE)•乙肝肝硬化肝癌危险性升高1000倍•肝癌患者:约90%有乙型肝炎•肝癌丙肝抗体检出率为10%-20%,日本和欧洲.二、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约70%有肝硬化多数是乙型、丙型肝炎所致大结节性肝硬化•乙肝相关肝硬化平均每年有3%~6%发生肝癌小结节型肝硬化大结节型肝硬化混合结节型肝硬化三、酗酒•在美国,几乎50%的肝癌酗酒行为•尸解,高达50%的严重酗酒患者有肝癌(亚临床)四、环境和理化因素•黄曲霉毒素B1•池塘中蓝绿藻产生毒素•肝吸虫感染•亚硝胺类、偶氮芥类、有机氯农药、雄激素、某些类固醇类(性激素)以及酒精•(防腐剂,染色剂,农药,激素,酒精)•长期持续接受辐射(环境辐射)临床表现•原发性肝癌早期多无典型症状,临床就诊者多为中晚期病人。•右上腹疼痛•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发热•黄疸•肝脏肿大转移灶症状•肺转移:咳嗽、咯血•胸腔转移:胸水,右侧多见•骨骼或脊柱转移:局部疼痛或神经受压症状•颅内转移:相应定位症状临床表现一、肝肿大二、肝硬化表现:脾肿大腹水静脉扩张检查诊断病史三部曲,家族史症状:多数症状不典型上腹疼、纳差、黄疸、不明原因发热、腹泻、恶液质体征肝大、包块、黄疸、水肿(腹水)、静脉曲张影像学B超、CT、核磁、DSA造影实验室检查AFP60-70%,早诊6-12月,指标**病理:临床临床分期分期•I期(早期、亚临床期):无症状和体征者•II期(中期):界于I期与III期之间者•III期(晚期):有明确的黄疸、腹水、恶病质或肝外转移之一者自然病程(能活多久?)早期亚临床期(影像诊断困难)约10个月亚临床期(可提出诊断)约8-9个月2424中期(可明确诊断)个约4个月月晚期约2个月治疗•方法:手术(Ⅳ期以前)介入(TACE)综热疗合冷冻治无水酒精疗放射•目的:延长寿命,提高质量预后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肝癌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30%~50%,其中小肝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为50%~60%中晚期肝癌如经积极综合治疗也明显延长其生存时间•原发性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28.4%•≤5cm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75%•≤3cm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83.3%东方肝胆肝癌DSA介入治疗地位美国癌症治疗指南,介入治疗已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肝癌中,血管性介入治疗临床应用最多。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肝癌DSA介入治疗: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化疗。它是目前非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其疗效已得到肯定。肝癌DSA介入治疗地位•采用局部靶向药物灌注、肿瘤血管栓塞集中杀灭肿瘤细胞,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负荷(减少恶性肿瘤数量、体积)•并可逆转部分患者肝癌分期,使不能切除的肝癌病例转化为可切除的肝癌病例。治疗作用DSA介入治疗就是经导管既给化疗药物,又给栓塞剂1、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选择性注入肿瘤供血动脉,阻断肿瘤供血,封闭肿瘤血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把肿瘤“饿死”。2、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和延长药物与病变接触时间,并且减少全身的药物总剂量,达到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的目的。TACE特点•疗效好:浓度正相关,肝组织是其他器官的100-400倍;瘤区高于正常肝组织5-20倍•毒副作用低:栓塞,其他器官浓度低。适应症禁忌症•适应症术前、不能手术、术后预防、术后复发•禁忌症无绝对严重黄疸、大量腹水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患者不能平卧(1-2小时)栓塞剂•碘油•明胶海绵介入治疗优点•1、疗效确切,AFP迅速下降,肿块缩小,疼痛减轻•2、科学:局部药物浓度高数十倍,阻断肿瘤血供,双管齐下•3、操作简单,安全可靠;•4、年老体弱及有某些疾病者也可进行,不须全麻,保持清醒;•5、对部分肝癌可缩小体积后作二步切除。•6、可作为综合治疗晚期肿瘤重要手段之一。•7、肝癌介入治疗费用相对比较低肝癌的DSA介入治疗优点•微创•定位准确,疗效明显•副作用少,并发症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