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第九课二、请你辨析:辨析题解题方法总结•1.找准“辩”点,认清要辨别的是什么(what);•2.重点在“析”,要分析清楚为什么(why)是正确的或者为什么是错误的;•3.避免单向思维,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于正确的观点可以从意义、影响、地位、作用等角度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分析,对于错误的可以从错误的地方、原因、危害、正确的观点等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来分析。•5.最后要有升华(做法、态度、觉悟等。how),也即是正确的观点是什么、或者我们的态度、做法是什么,要有自己的觉悟。•6.组织答案时要分层次,有要点,标序号。四、活动与探索题•(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当我们以欣赏的态度和眼光看人、看周围的事物时,就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善,多一分爱心。请你用欣赏的眼光看你周围的人,并将你获得的情感体验写下来。•(3)我们每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人们需要相互尊重。在尊重这个话题上,你打算怎样做?解答观察与思考题方法总结:•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注重方法。注重审题,就是既要审材料,把握材料的层次、关键词和主要内容;又要审设问,把握设问的条件、范围和其他规定性要求。注重方法,就是要针对不同形式的设问,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自主复习:第一框题•1.()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我们宽容合作的基础是()。•2.宽容是指什么?(第101页)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我们应该怎么办?•3.在生活中,我们无意伤害别人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第102页第二段)当别人无意伤害我们,并且说“对不起”,我们该怎样办?(第102页第二段)•4.宽容的重要性(第103页)为什么说善于宽容利人利己?(第104页第一段)•5.宽容他人的原则(第104页第二段);宽容自己的做法(第104页第三段)第二框题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实质,这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注意什么?2.“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含义,这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注意什么?3.怎样正确认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4.换位思考的含义、要求、实质5.我们以欣赏的眼光去对待他人和周围事物的意义第三框题:•1、()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怎么样认识人人平等?•2.对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第110页)•3.什么是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我们能做些什么?(第111页)•4.尊重他人的要求(第112页第一段)•5.尊重社会的具体表现(第112第二段)•6.尊重自然的原因(第113页)。如何做到尊重自然?尊重自然的核心是保护环境。我们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7.尊重从我做起,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