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呼吸系统功能监护第三节循环系统功能监护第四节肾功能监测第五节其他器官功能监护1章节目录第一节概述急危重症监护是利用仪器、设备、技术方法,为危急重症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促进和服务,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生理机能的连续监测、必要的生命支持、并发症的防治和加强的照料护理加快患者的康复,挽救其生命和器官、肢体功能,是继基础生命支持后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近年来,急危重病的监护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医院专门的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除存在于专科区域,如心内科的重症监护室(CCU),呼吸科监护病房(RICU),新生儿监护病房(SICU)等,在急诊科也逐渐建立起监护设备齐全的监护区域,称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已成为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medicalservicesystemEMSS)中重要的一环,在急诊科或急诊抢救区内完成抢救和监护功能。危重症的监护,按系统可分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肾功能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其中,以心、肺、脑、肾的监测更为重要。主要的设备可分为监测和治疗两类。常用的监测设备有各种监护仪、心电图机、血糖检测器、快速血气和生化分析仪以及心脏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便携超声检查设备等。常用治疗设备有输液微泵、注射泵、有创和无创呼吸机、除颤器、抢救药品和各种护理器具等。第二节:呼吸系统功能监护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呼吸功能监护十分重要,气道阻塞和呼吸停止是危及生命的最紧急情况。不仅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还要通过呼吸功能状态的变化预测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对治疗结果做出评价。呼吸功能监测主要包括:临床症状体征、呼吸功能监测、动脉血气和酸碱监测、肺功能监测、氧疗、呼吸机治疗、胸部影像学检查等。(一)呼吸相关临床症状在病理情况下,呼吸运动的频率和节律均可发生改变,因此,对呼吸运动的观测较为直观。呼吸频率和深度是反映肺通气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望、触、叩、听或利用监护仪可了解肺通气、肺舒张情况以及气道是否有分泌物等。(1)呼吸频率:是呼吸功能最简单基本的监测项目,可以通过目测,也可以通过仪器检测。呼吸频率的增快或减慢,均提示可能发生呼吸功能障碍。每分钟肺泡通气量(MV)=[潮气量(VT)—死腔量(VD)]×呼吸频率(RR)。由此可见呼吸频率与肺泡通气量有着明显的关系。(2)异常呼吸类型:危重患者常出现呼吸频率的改变、呼吸困难、潮式呼吸、间断呼吸、库斯莫氏呼吸、叹息样呼吸等。(3)其他一些征象如大汗、心动过速、洪脉、焦虑不安、躁动、神志不清、不能安静平卧、胸腹式呼吸交替出现(先胸部运动后腹部运动)、腹部矛盾运动(吸气时腹部向内收缩)等,也提示了机体可能存在呼吸功能障碍。(二)呼吸功能基本参数的监测呼吸力学监测包括气道压力、气道阻力、肺顺应性、最大吸气压和最大呼气压、跨膈压的监测等。(1)气道阻力:临床上常用食道压监测代替肺内压监测。食道测压导管和流量仪测得的数据,通过公式能计算出气道阻力。气道阻力的大小与气流速度、气道的管径、形态、气体的特性如密度、粘滞度有关。在气道粘膜水肿、充血、气道痉挛和分泌物增多时,气道阻力升高。(2)胸廓、肺顺应性监测:肺顺应性分为静态顺应性与动态顺应性。静态肺顺应性反映肺组织弹性,动态顺应性除反映肺组织弹性外,还反映气道阻力。肺充血、肺水肿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肺顺应性下降。(三)肺功能监测(1)弥散功能监测:反映肺换气功能。肺弥散功能监测方法很多,如重复吸收试验、静息通气一分钟氧吸收量、肺弥散量。肺弥散量是最常用的肺弥散功能参数,一般用一氧化碳进行弥散量测量,但对危重患者较难进行。(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可反映肺泡内CO2分压(PaCO2),监测PETCO2不仅能够反映患者通气功能,还能反映循环和肺血流情况,确定气管插管位置,及时发现呼吸机故障,调整呼吸机参数及指导撤机,了解肺泡无效腔和肺血流情况,评价患者循环情况。但是如果术中呼吸道管理不当或发生明显呼吸、循环障碍和意外并发症时,此时监测的PETCO2不能真正代表PaCO2水平,如果按PETCO2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