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的综合计算甘肃省兰州市兰化一中李明海7300602013年全国各省、市新课标高考地理试题共命题13套(包括文科综合中的地理试题),对于地球的运动这部分知识全国课标卷(1卷)、全国课标卷(2卷)、北京卷等没有涉及,其他自主命题省区如山东、浙江、福建、安徽、天津、四川、广东、江苏、海南、上海的试卷(共10套命题)都有考查。这说明地球的运动这部分知识作为地理学科的根本之一,作为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重要标志,作为检验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的重要手段,作为考查学生能否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体现,被列为全国新课标高考大纲的考试范围和要求是必然的,出现在试题中也是应该的。但是,由于近几年来全国课标卷减少了对这部分知识的考查,有些教师与考生在备考时对其凭侥幸心理而淡化甚至回避,这是不正常的。因为这部分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一旦考题中出现很有可能成为学生的软肋。我建议在备考中应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大胆地、有效地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例如数学学科)的基本技能,突出地球运动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解决地球运动知识的疑难问题。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的综合计算是这部分的难点,也是命题频率较高点,为了突破难点,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探究有关规律,引导学生应用其解决疑难问题。下面我就在备考教学中总结出的原理、计算公式及其应用与同仁作交流,不妥之处请斧正。一、有关原理及计算公式:1、原理:定理1:同一时间,南北半球纬度数值相同的点昼夜长短互换。(例如:6月8日,30°N的昼长等于30°S的夜长,30°N的夜长等于30°S的昼长。)定理2:同一地点半年过后昼夜长短互换。(例如:同一地点在夏至日时,昼长等于冬至日时的夜长,夜长等于冬至日时的昼长;同一地点在4月10日这一天,昼长约等于10月10日时的夜长,夜长约等于10月10日时的昼长等。)定理3:在北半球夏半年,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同的时间以夏至日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在冬半年,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相同的时间以冬至日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在南半球则相反。(如下图,北半球夏半年4月22日与8月22日的昼夜长短大约相同,北半球冬半年11月22日与次年1月22日的昼夜长短大约相同等等。)2、常用公式:第1页(共4页)日出时间+日落时间=24时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日出时间=12时—昼长÷2日落时间=12时+昼长÷2正午太阳高度角H=90°-︱Φ-δ︱(当地地理纬度为Φ,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为δ。其中Φ取正值。当某地处于夏半年时,δ取正值,处于冬半年时,δ取负值。)日太阳高度角变化平均速度=正午太阳高度÷(12时—日出时间)二、原理及公式的应用:(选择答案举例)例1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0分0秒(北京时间)。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定理1应用)A.16小时B.14小时C.10小时D.12小时解析:根据时差与题中条件可计算出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日落的地方时为20时。漠河的纬度约为53°N,据定理1,它的夜长应约等于53°S的昼长,而P点的纬度约为53°S,P点的昼长=(20—12)×2=8×2=16(小时)。即漠河的夜长约有16小时,故选A。例2据报道,某年3月9日,我国科考队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观看了极夜后的首次日出。据此推算,黄河站此次极夜开始的时间约在前一年的(定理3应用)A.9月21日至30日B.10月1日至10日C.10月11日至20日D.10月21日至30日解析:根据定理3,(如下图示分析)黄河站极夜开始的时间与极夜结束的时间以冬至日为中心呈对称分布,选B。77天77天10.07(前年)12.223.09(极夜开始时间)(极夜结束时间)例3我国某城市居民小区,环境优美,楼房采光条件好,楼房之间对采光影响不大。小区内一栋楼房,在北京时间夏至日(晴天)14︰40时太阳光线从南偏西30°方向射向阳台,该日第2页(共4页)阳台日照时间是10小时40分钟。回答下面两题。1、该城市的经度是A.100°EB.105°EC.110°ED.115°E2.此日该城市的昼长是A.13小时B.14小时40分钟C.16小时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