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预习成为语文教学的导航姓名:周燕勤单位:平果县第七小学电话:13877628123【摘要】: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我把预习当作语文有效教学的起点,逐渐开始尝试让学生在课前独立自主地预习课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把握:一是为语文预习创设有效的情感支撑;二是布置分量恰当的预习任务;三是进行预习的学习效果与泛方法的指导;四是进行预习结果的评估;五是运用语文预习结果,创设以语文预习为起点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让有效的预习成为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关键词】:预习误区;情感支撑;预习要素;有效教学【正文】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下,我把预习当作语文有效教学的起点,逐渐开始尝试让学生在课前独立自主地预习课文。渐渐地发现课前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预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没有有效的预习,高效课堂只能是一句空话,犹如昙花一现。有效的预习犹如高效课堂的源头活水。只要有源头活水,才会浇灌出美丽绚烂的课堂之花。教师的课堂才会变得轻松,才会为学生未来的长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很多“预习”有的都流诸于形式,鉴于此,如何指导学生的有效预习?下面就如何抓好语文的课前预习谈一谈自己粗浅的尝试:一、把预习作为学生行为习惯来培养,常抓不懈。“授之以鱼,只供一餐,授之以渔,可享一生。”只要教师们坚持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学生们定会学会预习,运用预习,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帮助学生坚持预习,并让其不断体会预习带给他们的成就感,让预习成为一种学习习惯,一种学习能力,让预习成为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力助推器。二、掌握预习方法,学好语文的铺路石。很多时候,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声音“同学们,你们预习课文了吗?”回答则是整齐响亮的“预习了。”但要问起他们是怎么预习的,则除了读几遍课文外就没有其它答案了。当然预习时读课文是必需的,但只停留在读课文上是远远不够的。应注意以下几点:1.读准读顺课文每拿到一篇新课文时,总会遇到一些读不准或是不认识的字词。这就需要学生在预习时能充分利用身边的工具书,扫除阅读中的障碍。而在课堂上,1我们是不可能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读熟课文。由此可见,课前能读准读顺课文,是预习的基本要求。2.圈点标注课文(读、思、圈、画)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预习读课文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圈画一些优美的词句,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其次,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不同的标记。例如:文中的生字组成词语用圆圈;需着重理解的词语用曲线标出,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来理解;再则可以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标注出来,打上“?”。上课和老师共同探讨,这样学生听课的目的就非常明确,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就更好。除此之外还可要求他们给课文加批注。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那些使人感动、让人有感触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想体会,以培养思维能力。预习时看似简单的圈点标注,却是学生在预习时的思维的真实流露。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那些乐思好学的孩子常常把书上标注的满满的,每到交流发言的时候,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3.理清课文思路预习时,对所读的课文内容应该有个大概的了解,理清课文的思路,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边读书边在书上做记号,看看课文写了几件事、讲了几个问题,集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观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你读完课文有什么体会?4.结合课后问题预习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通常是课文的主心骨,解决了这些就能领会课文。所以预习时结合课后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在《穷人》一课中,为什么用“穷人”作为课题?《金色的鱼钩》一课让我们有怎样的感受?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预习时学生针对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