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中的学问玉溪第三小学朱会兰【设计理念】1、学生学习知识是发现、创造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既要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自己去发现。2、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方法为主,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有目的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3、以人为本,尊敬学生的真实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教师只起到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方法,这样多层次的感知,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应用规律去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渗透“符号化”思想。教学重点:使学生探索、发现简单事物中的组合排列规律。教学难点:使学生发现简单事物的组合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六。一”儿童节到了,哆哆从衣柜中找出了自己喜欢的两件上衣和三件下装1(课件出示衣服图片):2、猜一猜:哆哆可能穿哪两件呢?(学生猜测)教师结合学生猜测给以一定的评价,并指出:同学们都是一件上衣和一件下装搭配起来穿。边讲边结合板书“搭配”。3、揭示:那么哆哆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一起共同探讨的新知识——搭配中的学问。在板书“搭配”的后面写上“中的学问”。二、探究新知1、操作活动:四人小组用图片摆一摆,可以怎样搭配穿?(1)学生分小组活动。(2)指一部分学生汇报怎样摆。(3)结合汇报指出一些同学杂乱无章的摆法,出现一些重复搭配和遗漏搭配。结合板书:重复遗漏(4)谈论交流:为什么这些同学会在搭配时出现重复和遗漏现象呢?那么搭配时要怎样做才能不出现重复和遗漏呢?结合讨论用彩色粉笔在重复和遗漏前面写出两个“不”。(5)再次让学生四人小组摆图片搭配。教师巡视观察哪些同学能有顺序进行搭配,哪些不足的给以帮助。(6)让能有顺序搭配的小组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仔细观察。(7)讨论交流:他搭配得好不好?他怎么摆的,能做到在搭配中不重复和不遗漏的呢?结合学生回答在“不”的前面板书有顺序。2、探讨搭配的不同记录法。在没有图片和实物的情况下,我们又应该怎么样清楚的来记录不同的搭配穿法呢?(1)先让学生各抒己见。(2)结合学生汇报交流出示以下方法:连线法(课件出示)①②③④⑤⑥2文字表示法:列算式计算法结合连线图示法引导得出还可以用算式2×3=6或3×2=6表示出搭配方法。如果有学生提出用字母表示法,也要给以肯定。结合讨论交流探讨不同的记录方法的优缺点。[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口答并说明想法,学生在反馈交流过程中,注意了语言叙述的条理,为下面难度增加时能更有条理的排列做了铺垫。]3、即时练习:同学们真能干,帮哆哆出了这么多的注意,哆哆可高兴了。不过哆哆还有一件小事需要你们帮助解决,如果同学们能帮她解决了,她就要给你们大大的惊喜。同学们愿意帮帮她吗?哆哆把她们家旅行箱的开锁密码忘记了,她只记得密码是两位数,十位上是2、4、9,个位上是3、6、8,你能帮她找出可能那几个两位数吗?(课件出示:课本第112页例1下面“做一做”图。)上衣A上衣B裙子1上衣A裤子裙子2裙子1裤子裙子2裙子1裤子裙子2上衣A上衣A上衣B上衣B上衣B3(1)明白题目意图,指名说说这题要我们做什么?(2)怎样来找这这些两位数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3)讨论交流得出九个两位数。[设计意图:学生在掌握搭配中有注意有顺序搭配的方法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找出本题练习中两位数的搭配,使学生思维逐步由具体过渡到抽象,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感受。]三、展开活动,巩固新知。1、活动一怎样吃营养早餐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帮助了哆哆,哆哆让妈妈带来了几个小惊喜。第一个小惊喜请同学们吃早餐。(课件出示早餐种类和搭配要求。)(1)弄清题目要求。能组成哪几个不同的两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