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收付管理思考一、集中核算与集中收付的联系与区别(一)集中核算与集中收付的相同之处是:1.两者都能形成单一账户,把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2.两者都以统管政府财政性收支为前提,都是为加强财政性收支全过程的控制,改变监控手段,控制关口前移。3.两者都以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集中收付为目标,有利于形成财政内控机制。4.两者都面临相同的法律问题。目前国内法律不支持剥夺单位核算权,同样亦不支持剥夺单位财务管理权有机构的出纳自主权。(二)集中核算与集中收付的不同之处。1.改革的对象不同。集中核算属于政府会计领域的改革,改革的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国库集中收付属于政府财政预算上层建筑的改革,改革的对象是预算执行方式。2.管理机制不同。集中核算把单位的会计、出纳都设立在核算中心,由中心统一行使核算和监督职能;国库集中收付则是把会计设立在单位,出纳设立在支付中心,通过会计、出纳分离来实现监督制约。3.账户体系的支撑点不同。集中核算由核算中心设立基本账户,用于办理所有核算单位收、支结算,财政资金从国库流出后,保存在核算中心,以核算中心为“蓄水池”进行二次控制;国库集中收付实行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预算内资金在未最终支付前,余额反映在国库(预算内资金库外存放为零),以国库为“闸门”进行最终控制。4.集中收付实现的层次不同。集中核算是以所有预算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其他资金的集中收付的集合来实现政府所有资金的集中收付,即在实现第1页共7页政府财政性资金集中收付的同时,实现预算单位的集中收付,从而能形成一级政府的资产负债总表和现金流量表;国库集中收付是政府宏观层面实现集中收付,不能同时实现预算单位的全部资金集中收付。因此,国库集中收付资金总量小于等于集中核算的资金总量,其一,国库集中收付不包含预算单位的其他资金的收支;其二,从单纯的集中收付的试点单位的运行来看,预算外资金仍然是拨到单位预算外支出专户上后才发生支出,存在财政国库管理机构资金账户之外的资金沉淀。5.运行介质不同,总预算列支方式不同。集中核算是以资金为运行介质,国库集中收付是以指标为运行介质,未发生实际支付时资金不运动;集中核算总预算以拨款数为列支依据,以拨列支,集中收付总预算以单位的实际支出为支出列支依据,以支列支。6.财政内控机制的作用力度不同。集中核算是将财政内部职能部门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目标是实现支出的决定与支出的执行分离,彻底杜绝暗箱操作和改头换面,达到治本作用;集中收付是将财政内部资金统管,会计、出纳分离,由出纳来监督、制约会计,只有治标功效。(三)集中核算与集中收付的联系与转换。1.集中核算要将单一账户体系的支撑点转移到国库,通过零余额账户或预算外资金垫支,实现预算内资金库外存放为零。2.集中核算要将运行介质转变为指标,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的指标运行;单纯的集中收付要取消预算单位的预算外支出专户,实现预算内外的指标运行模式,从形式到内容改变预算内外“两张皮”的问题。3.国库集中收付必须实现财政内部的核算集中,通过核算集中调整财政内部运行模式,打破目前实际存在的分块割据,监督制约乏力的局面,形成一级政府的资金中心、财务信息中心,以提高控制和监督的水平。二、单纯的集中收付模式与转换的集中收付模式比较单纯的集中收付由于会计在单位,形式上给单位会计主体未变的感觉,因而推行起来阻力相对较小,能够满足集中收付第2页共7页的相关要求,主要反映在库款库外存放为零;指标运行;以支列支;把大量繁琐的凭证、账簿管理工作置于单位;按支出类别确定不同的支出方式,工资支出、购买支出、项目支出实行财政直接支付,公务费、业务费实行财政授权支付,零星支出运用小额现金账户;操作上重在分月用款计划和请款制度的规范。从目前试点单位的情况看,一要解决好预算外资金支出集中的问题;二要解决授权支付的约束和适度的自由问题。从试点的情况看,有单位把上亿的资金通过授权支付划至本单位原账户,另一种是所有授权支付都必须到财政支付执行机构加盖印鉴,实质成了支付执行机构开单、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