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Buildingenergyefficiency□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彭梦月欧洲超低能耗建筑和被动房的标准、技术及实践为实现更高阶段的节能目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从2008年开始对欧洲被动房标准和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探讨其在中国开展示范的可行性,从而为我国未来建造适合中国气候特点和建筑形式的被动房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本文简要介绍欧洲低能耗建筑和被动房发展现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来越严峻,欧盟国家加强了温室气体减排的力度。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欧美国家建筑能耗占社会终端能耗的比重越来越大,约为30%~40%以上,建筑领域温室气体的排放已达到世界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左右。由于建筑节能的成本收益相对于其他行业(工业、交通)更高,因此建筑节能成为欧盟实现其减排目标的优先发展领域。2007年3月欧盟国家与政府首脑会议提出了三个“20%”的节能减排目标:即在2020年以前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降低20%,2020年前将一次能源消耗降低20%,2020年前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比例提高20%。为了实现欧盟的减排目标,各成员国都开始研究和推进低能耗建筑、被动房、零能耗建筑等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如英国和瑞士正在研究的零排放(zero-carbon)建筑,或称为零能耗建筑,它是在建筑之外建立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以及用生物质能产生燃气的设施,利用这些属于可再生能源的电力和燃气满足建筑运行的能源需求,实现消耗化石燃料为零的建筑。建筑节能42德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走在欧洲各国的前列,在建筑节能领域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规制度、政策、标准和技术体系,在建筑节能的不同领域也制定了相应的促进计划、政策工具和市场推广机制。德国2007年在政府环保计划中提出了新的节能目标:1、至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比1990年降低40%;2、至2030年,用于发电的可再生能源比例增至25%~30%;3、至2020年,通过热电联产技术进行发电的电能比例增至25%;4、至2020年,生物燃料的比例增至所有消耗燃料(相关燃料)的17%。为实现其节能目标,德国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领域中通过不断提高节能标准来大力发展低能耗建筑。德国于1988年第一次提出了“被动房”(PassiveHouse)的理念,其内涵包括:采用各种节能技术构造最佳的建筑围护结构,极大限度地提高建筑保温隔热性能和气密性,使热传导损失和通风热损最小化;通过各种被动式建筑手段来尽可能实现室内舒适的热湿环境和采光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对主动式的燃烧化石燃料的采暖和制冷系统的依赖或完全取消这类采暖和制冷设施。如建筑在冬季仅靠太阳辐射得热、室内设备和人体散热可以满足90%以上室内采暖需求,剩余的采暖需求可以通过引入带热回收的新风系统加热新风满足室内的采暖需求,从而大大降低了一次能源的消耗。通过1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德国已经有1万多套被动房,并确立了相应的标准。和德国基本类似,奥地利也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和发展低能耗建筑和被动房,在该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其每年新建的建筑中,低能耗建筑约占40%,被动房约占9%。目前奥地利在进一步地研究超高能效建筑或正能耗建筑。为了实现更高阶段的节能目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从2008年开始对欧洲被动房标准和技术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探讨其在中国开展示范的可行性,从而为我国未来建造适合中国气候特点和建筑形式的被动房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本文简要介绍欧洲低能耗建筑和被动房发展现状。一、德国建筑节能标准的发展1、德国建筑节能标准概述从1977~1995年内,德国共颁布了三部《建筑保温法规》,其新建建筑每平方米采暖能耗从200kWh/(m2·a)降到了100kWh/(m2·a),节能率达到50%。其一次能源消耗400~500kWh/(m2·a)降低到300kWh/(m2·a)。2002年德国用《建筑节能条例》(EnEV)取代了《建筑保温法规》和《供暖设备法规》,它对建筑保温、供热、热水供应和通风等设备技术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全面和全新的要求。EnEV不再将单个的建筑构件视为评判能效的关键标准,而是将建筑物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计算和评估;同时建筑物能耗不再仅限于年采暖热需求,而是扩大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