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教学反思三里岗中心小学陈琳我是今年新上岗的小学教师,初为人师,初登讲台的心情至今还很难忘。第一次面临讲公开课,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来听课,也很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各位前辈一起探讨语文教学工作。我所讲的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秋天的雨》,这是一篇特别有语言韵味的写景散文。因此,在教学之前我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以“读”为主线来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欣赏文章的抒情韵味,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能把抽象的、文字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副副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二、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训练,多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培养语感,为三年级学生将来写作水平的提高提供铺垫与帮助。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突显出“读”的各样性,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读”来感受和想象,因为单纯的朗读课文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特征,我设计了:领读、齐读、团队读、个体读、比赛读等各种形式。一、先由老师领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以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依次齐读、团队读、个人读,老师边扶边放,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朗读能力。二、在读之前,我会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这样的朗读有更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把“动脑”、“动口”结合起来。比如说第二段,我先请男生齐读,提出问题“这段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让女生回答。然后请女生齐读,提出问题“这段写了秋天的哪些颜色?”让男生回答。让男女生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三、边读边讲解,以学生朗读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比如第二三自然段,我指出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本节课下来,我有收获也有遗憾。收获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大多数同学甚至是一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同学都融入到这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了,这是在我以往的语文课堂中很少发生的宝贵画面。让我感到很珍惜。不足之处是:一、感觉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毕竟课堂是多变的,备课时“预想”的教学目标没与实际讲述达到统一。二、某些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不够紧凑、不够自然。这说明自己的教学技巧不够娴熟,课堂把握的经验不足。我在这里虚心向各位前辈请教,希望你们多提宝贵的意见,我也争取在今后给学生带来更精彩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