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设计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是将秸秆、稻壳、锯末和木屑等生物质废弃物,用机械加压的方法,压缩成具有一定形状、密度较大的固体成型燃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压缩成型燃料及燃烧技术,并研制了螺旋压缩机及相应的燃烧设备;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机械活塞式成型技术处理木材废弃物.1954年研制成棒状燃料成型机及相关的燃烧设备;70年代后期,西欧许多国家也开始重视。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设计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是将秸秆、稻壳、锯末和木屑等生物质废弃物,用机械加压的方法,压缩成具有一定形状、密度较大的固体成型燃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压缩成型燃料及燃烧技术,并研制了螺旋压缩机及相应的燃烧设备;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机械活塞式成型技术处理木材废弃物.1954年研制成棒状燃料成型机及相关的燃烧设备;70年代后期,西欧许多国家也开始重视压缩成型技术及燃烧技术的研究,各国先后有了各类成型机及配套的燃烧设备;20世纪80年代亚洲除日本外,泰国、印度、菲律宾、韩国、马来西亚已建了不少固化、碳化专业生产厂,并已研制出相关的燃烧设备。到20世纪90年代日本、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设备已经定型,并形成了产业化,在加热、供暖、干燥、发电等领域已普遍推广应用。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引进螺旋推进式秸秆成型机至今,中国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的研究开发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相应的专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设备的研制还很少。在中国,生物质成型燃料作为一种新的燃料,其燃烧特性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对燃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专用燃烧设备的研制开发亦刚刚起步。河南农业大学设计并制造出I型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但存在着炉膛温度高、排烟温度高、热损失大等问题。作者根据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燃烧特性和燃烧机理,在I型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基础上设计出Ⅱ型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为把生物质专用燃烧设备推向市场,实现其商品化生产找到了一条合理的途径,解决了I型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存在的炉膛温度高、排烟温度高、热损失大等问题。1I型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存在的问题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是将秸秆、稻壳、锯末和木屑等生物质废弃物,用机械加压的方法,压缩成具有一定形状、密度较大的固体成型燃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压缩成型燃料及燃烧技术,并研制了螺旋压缩机及相应的燃烧设备;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机械活塞式成型技术处理木材废弃物.1954年研制成棒状燃料成型机及相关的燃烧设备;70年代后期,西欧许多国家也开始重视。1.1I型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结构布置I型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采用双层炉排的下吸式燃烧结构,即在手烧炉排一定高度另加一道水冷却的钢管式炉排。双层炉排的上炉门常开,作为投燃料与供应空气之用;中炉门用于调整下炉排上燃料的燃烧和清除灰渣,仅在点火及清渣时打开;下炉门用于排灰及供给少量空气,正常运行时微开,开度视下炉排上的燃烧情况而定。其结构布置如图1所示。1.2I型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存在的问题1.2.1l型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炉膛温度高、散热损失大I型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辐射受热面即是水冷排的表面‘“”],其结构布置如图1所示,该辐射受热面积偏小,导致辐射换热不充分,使得炉膛温度过高,特别是上炉膛.致使上炉门附近炉墙墙体过热,增加了锅炉的散热损失。1.2.2I型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排烟温度高、排烟热损失大I型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的对流受热面分为两个部分(如图1所示),降尘对流受热面和降温受热面,两个对流受热面均置于水箱内,水容量小,当烟气与水箱中的水换热不均时,会出现热水部分沸腾现象,增加了锅炉运行的不稳定因素,其设计布置不够合理,烟道长度偏短,烟气与锅炉水箱里的水换热不够充分,使得排烟温度过高,增加了锅炉的排烟热损失。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是将秸秆、稻壳、锯末和木屑等生物质废弃物,用机械加压的方法,压缩成具有一定形状、密度较大的固体成型燃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压缩成型燃料及燃烧技术,并研制了螺旋压缩机及相应的燃烧设备;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机械活塞式成型技术处理木材废弃物.1954年研制成棒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