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太阳高度角》专题复习考点一用太阳高度角来判断位置1.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A.北温带B.南温带D.0-23.5°SC.0-23.5°N2.北半球某地某日0时太阳高度角为2°,8天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43°。该地纬度不可能是()A.69°NC.70°NB.69.5°ND.71°N3.如图中L表示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状况。读图,此日实验中学校园内(约36.5°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A.32.5°C.45.5°B.75.5°D.66.5°4.图甲为坡面正午太阳高度角(H坡)与地面坡度β之间关系示意图,图乙为我国某地(纬度为30°N)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于北京时间某日12:40根据正午时刻测得南坡不同坡面角的正午太阳高度值(坡面正午太阳高度角)所绘制图。据图判断:该日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位于()A.(10°N,120°E)C.(10°N,110°E)B.(20°N,120°E)D.(20°N,110°E)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正午前后,利用1米高立杆开展日影长度观测活动,并在晴好夜晚利用象限仪开展北极星观测活动。左下图是日影观测数据统计图,下图是北极星观测示意图,图中α为北极星仰角。完成下列问题。5.观测地所处的经度是()A.90°EB.120°EC.117°ED.123°E6.当地观测的北极星高度接近()A.29°考点二太阳直射点运动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据此完成下题。第一次60°第二次50°第三次40°B.37°C.45°D.53°7.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C.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8.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A.春分日考点三太阳高度角的应用图中a、b两条曲线为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回答下题。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9.若m为北京时间8∶40,且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QP两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则()A.Q地昼长小于12小时B.P地该日正午旗杆影长为零C.Q地一定位于北半球D.P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10.若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X、Y两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则()A.X、Y两地纬度值相同B.X、Y两地昼长相同C.X、Y两地处在同一经线上D.X、Y两地太阳高度相同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两地均设计了朝向和楼高相同的户型结构如下图(甲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题。11.若福州楼盘每层2.8米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米。乙图①栋10层住户一年中正午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A.11个月B.9个月C.7个月D.1个月12.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乙图)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A.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C.扩大东西楼的楼间距B.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D.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操场测量一直立杆的影子,当太阳高度为20°时测得影长为OA(OA的朝向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在北京时间11:30时测得最短影长为OB(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3该学校最可能位于()A.山西C.新疆B.黑龙江D.云南14.图示日期前后,该地()A.太阳从西北方向落下C.正午太阳高度渐大B.昼短夜长D.日出时间推迟11月22日中午,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下图所示),甲楼纬度为31º,经度为117º。回答下题。15.隔25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A.四层西部C.二层西部B.四层东部D.二层东部16.此后一个月内()A.法国进入冷饮畅销期B.广东省进入雨季C.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D.云南省昼短夜长太阳高度角考点一用太阳高度角来判断位置1.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折线图”,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A.北温带B.南温带D.0-23.5°SC.0-23.5°N【答案】1.D【解析】1.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而且在12月22日前后,所以该地位于南回归线附近。2.北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