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备课人:备课时间:12月4日上课时间:12月课标要求: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东欧剧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改革,以及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原因和表现。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与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东欧各国的改革和失败原因、演变过程及剧变原因,培养学生历史分析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我们要吸取东欧各国的经验教训,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忍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匈牙利的改革2、难点:东欧剧变的原因教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引导分析、对比总结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育人:二、教学设计:(一)温故知新: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哪个国家?2、苏联模式形成的时间、标志?利弊?(二)导入新课:师:你知道二战结束后,欧洲有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生:(略)师:【出示地图】“东欧”作为政治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它们是: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南斯拉夫。这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1948年南斯拉夫因与苏联冲突被开除出社会主义阵营,1962年阿尔巴尼亚与苏联决裂,退出阵营)。既然同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么这些东欧国家在二战后的发展历程与苏联相似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三)自主学习:一、匈牙利的改革1、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2、匈牙利的改革(内容、结果)3、捷克斯洛伐克改革二、东欧剧变1、原因:2、概况:(四)小组交流:(五)合作探究:1、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背景:师:东欧各国在战后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新政权后,以苏联的“斯大林模式”为榜样,展开了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但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也不可避免地接受了苏联模式消极面的影响,其现代化进程表现出与苏联同样的弊端。尤其是在冷战条件下,东欧国家被束缚在苏联主导的集团体系中,难以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框,不得不随着苏联发展态势的起伏而曲折前进,所以,东欧国家的发展与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苏联这一外部因素,缺乏自主选择的条件。2、匈牙利的改革:师:请问,匈牙利改革是在怎样一个环境下开始的?和苏联有没有关系?又是如何进行改革的?生:(略)补充资料:匈牙利事件(学生了解)师:匈牙利的改革有没有什么不足呢?结果怎样?生:(略)师:但是,从根本上来看,匈牙利的渐进式改革并没有最终突破计划经济框框,而是在面临突破时陷于停顿。他们满足于计划经济框架内改革的成果,并顾虑进一步改革会引起苏联的干涉,因此用放慢改革步伐乃至停止改革来谋求国内外局势的平稳。然而,这种做法只能延迟矛盾的激化,却不能解决矛盾,卡达尔执政后期的匈牙利在平静的表象下酝酿着一场更加激进的社会变化。3、东欧其他国家的改革师:东欧还有哪些国家的改革比较突出?结果如何?生:(略)师:总的来说,由于国内外一系列原因,尤其是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加上苏联的干预,缺乏独立自主权利,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都没有获得最终的成功。改革后不久,这些国家又陷入了经济困难。经济困难加剧了政治上的危机,到80年代末,东欧国家的各种矛盾终于集中爆发了。4、东欧剧变师:什么是东欧剧变?剧变的实质是什么?生:(略)师:剧变后的东欧各国,国名、版图、执政党都发生了变化,但所有变化中最根本的变化是都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所以其实质是:社会制度的变化。师:为什么东欧国家会发生剧变?生:(小组讨论,回答)师总结:首先,东欧国家的剧变不是偶然的,它是各国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的总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东欧剧变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历史原因。二战后,东欧八国建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