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一、课程简介《法理学》课程是以是法学专业教育的主干课程之一,属于整个法学体系中的理论学科,是法学教育的起点,是现代法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法理学在学科意义上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和意识形态,是以“法理”为中心主题和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它对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基本法律范畴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探索其精神实质,旨在使学生对法学的历史、基本概念及其分析、法的本体及其逻辑、法的历史和法的运行进行准确的掌握,并对法治理论和中国法治前沿问题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培养学生形成法学专业理念与思维,并树立牢固的法治信念。二、教学目标(一)本讲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通过使学生理解法律中蕴含的生命健康等权利的价值追求(思政),帮助学生强化对法的作用背后的价值理解和认同(教学);2.通过使学生体验爱国主义、中国立场和时代担当(思政),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法治信念,坚定学习法学专业和从事法律职业的信心(教学)。(二)案列如何体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1.结合当下疫情,对《传染病防治法》进行讲解和分析,突出该法中对人的生命健康权利的全方位的价值追求与制度保障,使学生通1过切身体验和具体法律案例更好的理解法律对人的生命价值、健康尊严的尊重和保护,从而强化学生对法的整体的价值理解和认同。2.通过中国在本次疫情中的卓越表现和世界贡献,帮助学生厚值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中国立场,认清和勇挑时代担当,并在此过程中引入中国法律人的作用和贡献,能够将学生自然将爱国主义情怀倾注到自己的专业中去,以中国法律人的职业担当为己任,坚固自己的法治信念和学习信心。三、课程思政案例内容(一)案例的引出1.教师提问:1)请各位同学将古往今来人类抵抗疫情的各种“武器”写下来。2)有多少同学将“法律”作为了抗击疫情的“武器”?2.学生头脑风暴:列举各种能够想到的抵抗疫情的方法和事物。3.教师点评反馈:引出在古老的神明、朴素的经验、现代的科学之外,还有一个大家经常忽略的抵抗疫情的武器——法律。(二)案例的内容1.案例形式:《传染病防治法》小视频+讲授2.视频名称:《传染病防治法:限制就是最好的保护》教师讲解——在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让我们来看看《传染病防治法》在本次疫情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7分钟)A.这是一部总结了人类疫情防控经验和教训的法律,是国家和2人民抗击传染病历程中智慧的结晶。它向全国全社会公开宣告了国家防治传染病、保障公民生命和健康的决心和信心,也以法律的形式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价值追求。(尊重生命、人民立场、爱国主义)B.它说明和指引了国家如何建立保障体系,各级政府如何领导防治工作,卫生部门如何监管,疾控预防和流行病学调查如何进行,医疗结构如何救治,社会成员如何参与。通过这种指引,使社会能够在重大传染病突发时仍然平稳有序的运行,并有效的进行防控活动的开展。(尊重生命、安全秩序)C.它平衡了国家、普通公民、医疗机构、病患之间权利和义务,既保障了每个社会主体的中正当诉求,又避免了每个人在追求自己的个体需要的同时侵害到他人和国家、社会的利益。这样的内容,使得每个主体都能在特殊时期理性评价他人的行为,并可以预测他人的行为可能产生的相应的法律后果,从而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至在恐惧混乱中彼此侵害到彼此的合法权益。(权利保障)D.它对传染病的分类和各种疾控措施的规定,同时也对社会成员是一种教育影响,提示人们重视传染病的疾控预防工作,在公共健康知识的了解和理性对抗疫情行为的采取上,对公众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和促进的作用。(尊重生命、理性行为)E.它还对政府渎职瞒报等行为、个人恶意传染病毒的行为等进行了法律责任上的严厉规定,本次疫情中恶意瞒报、拒绝隔离、天价口罩、传播虚假疫情消息等行为,都有法可依,依法追责,严重的甚3至会受到刑事责任的追究。这种强制作用,通过制裁彰显了法律的权威,极大的维护了社会秩序和人们的正当权利。(惩恶扬善、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