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VIP免费

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_第1页
1/2
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_第2页
2/2
新课程与新教材培训会后的一些体会育红小学东力2012年11月6日,我与我们学校的朱艳老师和李海燕老师,全天在渭南市实验小学参加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培训会。这次由渭南市临渭区教研室教育学会组织的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新教材培训意义非凡,下面我就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简单小结如下:首先,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现场展示留给我们很多思考。上午,三节同题异构的数学课,有我们欣慰的进步,也有我们困惑的忧虑。比如,第一节由南塘小学杨丽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她整个教学流程的设计十分用心,对知识点的落实也很是细腻,尤其是注重学法的指导和训练。可以说,任何一名初学的四年级学生只要认真听讲,都会轻轻松松接受并掌握知识。但是一节课下来,教师讲的太多,学生动口很少,课堂的主体又成了老师,这与我们课改的方向明显冲突,也就是说传统教学的渗透依然绝对存在。再如第二节实验小学董琳娜老师的《角的度量》,她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形式的活动课。虽然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很是积极,但顺利地“表演”一般总是缺乏激情。所以,看似生动的一节课堂展示,却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即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是仅仅为活跃课堂,而关键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最后一节《角的度量》,是湖北宜昌天问小学的王昌盛校长现场执教。王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表达,生动活泼的活动设计,使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四十分钟内不仅轻松获得新知,而且多角度的感受到数学本身的魅力。王老师的课最大的亮点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讲课,一节课从提问到解决问题几乎都是学生自己在完成。尤其,王老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很是用心良苦,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体现的淋漓尽致。三位老师的课堂展示都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很多地方,像杨丽老师那样注意细节,像董琳娜老师那样善于组织活动像王昌盛老师那样尊重学生的课堂生成等等。结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实践体验,我再次深刻的认识到: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播知识与技能的学术平台,它还是传承文明与真理的智慧摇篮,更是彰显师生人性光辉的艺术舞台。即只有在内涵丰富的课堂教学中相互交流,才能感受到科学发展的无穷魅力,只有在激情昂扬的合作探究中,才能体会到开拓创新精神的可贵。既然课堂教学如此重要,我们每位老师都应立足实际,尽力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老师自己和学生都能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进步,获得成长。其次,新教材的编排特色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下午,教育部北师大课程中心数学工作室副教授,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常务编委,分册主编,《新世纪小学数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王明明老师,系统介绍了新教材的特色及编排意图。为了有效落实新课标,我们就必须用好新教材。新教材课程内容既包括数学结果的呈现,还重视形成过程的推导和数学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很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简单的说,即重视过程,直观明了,经验直接。另外,每节新课都是以情境加问题串的形式呈现,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还培养了学生学会思考的学习习惯。新教材把原来的“双基”扩充为“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经验。基本知识就是教材资源,基本技能就是学习方法的延伸,基本思想就是数学内涵的体会,基本经验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积累。新教材在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流程是:讲授,自学,探究;新教材的练习分为: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拓展练习;新教材的新课与练习的比例是1:1,即一页新课就一页练习,一页新课加“试一试”就一页半的练习。我今年很有幸使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结合自己对教材的处理,还真是发现教材的编排更生活化更亲切了,而且教材处处体现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关键。因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是创新的重要方法。总之,我们教师要学会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甚至发展教材,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一个人的健康成长。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教材处理后的生动体现,课程标准的落实要靠成功的课堂活动来完成。因此,课堂教学永远是教材的“责任田”。课堂教学要有老师精心设计,要有学生积极参与,更要有师生互动的热情。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精品文档+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小学学习资料大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