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足石刻导游词大足石刻导游词(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旅游从业人员,经常须要打算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我们应当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足石刻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足石刻导游词1各位游客:第1页共81页大家好,我是你们此次的导游员。在这次行程中,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各位供应导游讲解服务,我肯定会尽力支配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快乐开心。现在我们乘坐大巴由重庆市区动身,估计两个小时以后就能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大足石刻——宝顶山时刻。在此之前我将就我们的目的地宝顶山时刻给大家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以大足县、潼南县、铜梁县、壁山县为范围,在此地可赏到代表中国晚期的石刻造像艺术。重庆大足石刻规模宏大,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第2页共81页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闻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大足石刻建于公元1179—1249年间,历时70年,沿岩壁开凿,长500米,造像近万尊,其中尤以绝无仅有的千手观音(精确数字是1007只手)和长达31米的卧佛著称。1999年12月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进入第3页共81页《世界遗产名录》的行列。宝顶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1179—1249年),历时70多年,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大佛湾是幽深的马蹄形山湾,雕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赵大师先雕刻小佛湾,然后把小佛湾为蓝本,雕刻了宏大的大佛湾。大佛湾是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O00多躯,设第4页共81页计精致,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宝顶圆觉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尊敬虔诚,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跌坐莲台,妙丽庄重,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巨型雕有30多幅,闻名的有:六道轮回、广阔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释迦涅槃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崔明石经变、毗卢道场、父母恩重经变像、大便利佛报恩经变像、六耗图、地狱变像等。其中,千手观音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第5页共81页耀的孔雀开屏。释迦涅磐像全长31米,只露半身,其构图有“意到笔伏,画外有画”之妙,给人以藏而不露之美感。九龙浴太子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崖壁上方刻九龙,导泉水至中心龙口而出,让涓涓清泉长年不断地洗涤着释迦太子,给造像平添了一派朝气,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大足石刻导游词2游客挚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重庆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员。在我身后的这位呢,就是我们本次行程的司机张师傅。我很荣幸能有机会为大家服第6页共81页务,特别欢迎大家来到重庆巡游观光,待会儿,我将带领大家巡游素有“石刻之乡”美称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距重庆主城约有130公里,行车时间约两个半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先把大足石刻的概况为大家做个简要的介绍。大足石刻是重庆大足县境内全部摩崖石刻造像艺术的总称,反映了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生活化的进程,是集儒道佛三教造像于一体的大型石窟造像群,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650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明、清时期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浩大集中国石刻艺术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第7页共81页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齐名,1999年12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大足石刻群共有石刻造像7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