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专项处方点评实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卢晓阳处方点评是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对处方实行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了对“超常处方”的监管处罚办法:无正当理由出现超常处方3次提出警告,限止其处方权;仍连续2次以上超常处方,取消其处方权处方点评依据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丏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和介入治疗病例。★医疗机构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重数量、轻质量,操作性差,很少有医院能做到目前处方点评存在的问题•处方信息少,临床情况复杂,难以判断分析•点评人员临床经验缺乏•合理用药标准或这依据缺乏•点评后干预和改善机制缺乏•需点评量较大,占用较多工作时间直接影响点评的执行和质量!理想的处方点评模式•实时、全处方、调配前点评(审核)•处方中提供足够信息,应提供必要的患者检测指标,如肝肾功能、电解质、体温等•有异常处方处理流程,保证每张异常处方都能得到相应处理执行•有定期的交流学习,检讨反思,持续质量改进确定职责任务确定评价的范围与目标建立药物使用评价标准实施动态监测、收集数据数据分析反馈、干预、改进、公布点评结果及超常预警检查评估结果与后续追踪改进情况处方点评步骤要成立专家组以及专家组成员、职责任务在药事管理组织下成立“处方点评专家组”组成人员:由医院药学、医学、微生物学、医疗管理(医务、门诊、护理、感染管理)等专家和管理部门领导组成专家组职责任务:提供指导、咨询等技术支持对某一案例用药是否适宜有争议时,应由点评专家组裁定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点评药剂科为主承担门、急诊抗菌药物处方实施每月点评并全院公示重点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指征、联合用药指征、用法用量的正确性以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医嘱丏项点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医嘱丏项点评:重点抽查抗菌药物处方频率较高的科室,如感染科、呼吸科、血液科、重症医学科、腹部外科、移植科等临床科室归档病历或运行病历;I类切口手术、介入诊疗和有成熟诊疗指南或临床路径的单病种(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对特殊使用级、限制级抗菌药物医嘱进行点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医嘱点评每月不少于3个临床科室,每个科室抽取不少于10份归档或运行病历。开展住院医嘱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点评,重点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指征、联合用药指征、用法及用量、病原学送检、分级管理落实情况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记录。由“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小组”负责有效性(二)安全性(一)经济性(三)适宜性(四)规范性(五)抗菌药物处方、医嘱点评内容1点评是否有用药指征2点评药物的选用是否适宜3点评药物的用法用量是否适宜4点评给药途径是否恰当5点评是否越级用药6点评是否超量开药7点评与用药相关的检查是否完善,送检8点评药物的更换是否适宜8点评药物的使用是否符合经济性的原则9点评处方是否规范使用:正确的药品适应证,无禁忌症选择:适合临床症状的药品剂量:适合于临床适应证的剂量、间隔时间及疗程给药途径(尤其是注射给药)相互作用:无药物之间、药物与食物或饮料之间:包括准备使用药品的步骤应用:包括调配和用药的步骤患者教育(书面指导和口头指导)监测用药(实验室检查)患者治疗结果(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药学部门管理指标(正确支出,记账)建立标准评价正确用药的指标标准的制订依据•药品说明书•权威治疗指南和专业典籍•循证医学证据、专家共识遵循“保障患者最大权益”的原则干预手段不宜强烈宜采用讨论、询问、协商共识的方法进行循证医学证据的使用•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