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主要内容F定义E学习目标C病因A辅助检查F病例分析C分型E临床表现C护理E治疗二、学习目标【掌握】急性白血病病人的护理评估、主要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重点掌握: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确诊方法;【熟悉】1.白血病的分类;2.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定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是一种起源于B系或T系淋巴祖细胞的肿瘤疾病,原始细胞在骨髓异常增生和聚集并抑制正常造血,导致贫血,血小板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原始细胞也可侵及髓外组织,如脑膜、性腺,胸腺、肝、脾,或淋巴结等,引起相应病变。0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02慢性白血病三、分型四、病因1.遗传及家族因素急性白血病患者同胞的白血病发病率比无关人群高4到5倍;单卵孪生子中一人发生白血病,另一人也有20%的可能也在一年内发生白血病。2.环境因素电离辐射可以诱发动物试验性白血病;遭受核辐射后人群发生白血病明显增多,电离辐射作为人类白血病的原因之一已被肯定,但机制未明;孕前和孕期接触杀虫剂,主动及被动吸烟可能与儿童发生白血病有关;3.化学物质其中苯及苯同类物,烷化剂被认为与人类白血病关系密切,和白血病有关的生物因素中,病毒占最重要的地位。4.获得性基因改变所有白血病病例的白血病细胞都有获得性基因改变,至少2/3是非随机的,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化,后者包括易位,倒位,缺失,点突变及重复,这些重排影响基因的表达,干扰正常细胞的分化,增生及存活。五、临床表现成人白血病大多以急性起病,以发热、感染,出血、进行性贫血及骨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也有一部分患者起病较缓慢,白血病患者出现症状至确诊的时间通常只持续数周。1.发热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那些体温在39~41℃的患者,由于肿瘤细胞在骨髓中的聚积,正常的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甚至缺乏,加上自身免疫功能减退,极易出现各种感染,感染部位以咽部、上呼吸道、肺部、肠道及尿路多见。2.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点或淤斑以及女性月经过多为常见症状,视网膜出血可致视力减退或失明,颅内出血可致头痛,恶心,呕吐,瞳孔不等大,甚至昏迷,死亡。3.贫血发病开始即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一般血红蛋白下降到110g/L以下,贫血常随疾病的进展而加重,出现头晕、头痛、心悸、耳鸣、胸闷、听力及视力减退等。4.骨关节疼痛白血病患者可出现骨和关节疼痛,常见为胸骨局部的压痛,自发性胸骨疼痛并不多见。5.淋巴结,肝大和脾大白血病患者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多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6.神经系统表现由白血病细胞直接浸润所致,脑膜上的白血病细胞积聚可导致脑脊液循环的阻碍引起颅内压增高。7.呼吸系统肺部可出现不同程度得白血病细胞浸润,表现为支气管浸润,栗粒样肺部病变及胸腔积液等,少数患者可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多在(10~50)×109/L,少数<5×109/L或>100×109/L,伴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骨髓象骨髓穿刺检查是急性白血病的必查项目和确诊的主要依据。多数骨髓象呈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有关系列的原始细胞核幼稚细胞为主。原始细胞占骨髓有核细胞的30%以上,做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六、辅助检查其他免疫学、染色体和基因检查等。七、病例分析•康乐乐,女,28岁,因确诊白血病3月余,要求化疗来院。患者源于2016年5月底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慌,无明显胸痛、发热等其他不适,未重视就诊。今至我院门诊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0.69×109/L↑、中性粒细胞1.5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14.6%↓、淋巴细胞百分比52.1%↑、单核细胞百分比26.26%↑、血红蛋白43g/L↓、血小板46×109/L↓,于6月30日只我院住院行骨髓穿刺示:原是淋巴细胞(占81%)异常增殖,基本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象。•既往史:平素体质一般,自诉既往肌注“退热药”后出现手部水疱。•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好,轻度贫血面容。•辅助检查:本院骨髓穿刺示:红系增生,粒巨二系受抑和原幼淋巴细胞占1%,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八、治疗该病人的治疗:于2016年7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