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起搏/除颤模块-----------原理在短时间内给心脏通以强电流(直流电),可使心脏的自律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化,并使所有可能存在的折反通道全部失活,然后心脏起博系统中具有最高自律性的窦房结可恢复主导地位控制心搏,于是心律转复窦性。适应证同步电复律用于:1、新近发生的房扑或房颤,在去除诱因或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不能恢复窦律者;2、室上性心动过速,非洋地黄中毒引起,并对迷走神经刺激或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者;3、室性心动过速,对抗心律失常治疗不起反应或伴有血液动力学障碍者。电除颤适用于:1、快速室性心动过速伴血液动力学障碍,QRS波增宽不能与T波区别者;2、心室扑动;3、心室颤动。同步电复律的禁忌症(一)、绝对禁忌症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同步电复律的绝对禁忌症。在这种情况下如作电复律,可能诱发难治性室颤,最终导致病人死亡。相对禁忌症电复律的相对禁忌症包括:(1)电复律成功机会少或复发机会多的心律失常;(2)、具有潜在的诱发更快速心律失常危险者;(3)具有诱发或导致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危险者。同步与非同步的区别同步方式:应用于室颤外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此时心室肌激动位相是一致的,故电击应避开心室易损期,否则易引起折反路径而诱发室颤。故必须与患者心博同步,由R波启动同步放电装置,使电极放电落在心室绝对不应期上。同步与非同步的区别非同步方式:应用于室颤,此时心室激动位相极不一致,一部分心肌处于不应期,而另一部分心肌已恢复,故可以在心动周期的任何部位放电,均可使心肌纤维同时除极。室颤特征:QRS-T波群消失,而代之以快速而不均匀的.波幅大小不一的颤动波,速率在250~500次/分。室扑•各导无P波,QRS-T波群无法分辨,代之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频率200~250次/分;房颤心房纤颤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一,间距不等的心房颤动波-f波。f波在Ⅱ、Ⅲ、aVF及V1导联比较明显,有时振幅太低不易辨明。QRS波间距绝对不等,可以是窄的也可以是宽的。原有束支传导阻滞即可呈现为宽QRS波群。室上速•各导联QRS-T波群形态正常,频率为214次/分,节律均匀,未见窦性P波,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典型表现。室速室速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宽大QRS波群,基本匀齐,频率多在150~180次/min间,从第4个QRS波群出现短阵的室速,隐约可见P波,与R波无关。除颤与时间每延迟一分钟,复苏成功率下降7~10%,在心脏骤停发生一分钟内进行除颤,患者存活率达90%,三分钟内除颤,70~80%恢复心跳,而五分钟后,则下降到50%左右,第七分钟约30%,9~11分钟后约10%,超过12分钟,则只有2~5%成活可能性与两个时段有关:病人倒下到除颤时间(min)医院存活病人概率电极位置电除颤操作规程1.备齐用物:除颤器、导电膏或盐水纱,酒精棉球。2.向病人家属说明病情及除颤事宜、征得家属同意。3.将病人去枕平卧于木板床上,检查并除去金属及导电物质,松解衣扣,暴露胸部。监护4.打开机器电源开关,心脏除颤治疗系统自动进入非同步除颤状态。5.联接心电护,电极片粘贴牢固以减少信号噪声和干扰。6.选择电极部位1)左右位:标有Apex的除颤板放置在患者胸部左侧锁骨中线第4—5肋间(剑突水平)。另一除颤板放置在患者胸部右侧锁骨中线第2—3肋间。2)前后位:两电击分别置于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水平及左肩胛下区。7.快速用酒精棉球将电击部位皮肤去脂擦红,范围同电极板大小,避开监护导联线及电极膜,用干纱布擦干。8.将导电糊均匀涂抹于电极板上。9.能量选择:按要求确定合适的除颤能量。成人:第1次为200J,第2次为300J,第3次为360J。儿童:第1次为2J/kg,以后按4J/kg。10.充电:按下除颤手柄上的充电键,仪器将有一声持续的蜂鸣音和OK信号指示灯亮起,表示充电完全11.放电除颤:两电极板紧压病人胸部使电极板与皮肤紧密连接,不能有空隙(压力11-14kg),用两拇指持续按压除颤手柄上的放电键迅速放电除颤(电击前要确定非同步状态、警告所有在场人员离开患者;电击时,严禁接触患者、病床以及其它连在患者身上的任何设备,以免出现意外电击)。12.立即观察示波心电活动,描记心电图,心脏听诊,继续进行有效复苏(5个CPR,按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