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经验演讲——注重每一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洞山中学潘丽尊敬的各位老师: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注重每一环节,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教学,以学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着引导的作用。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怎样使学生由不知变为知,达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目的,这是每一位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我就于近几年来的做法,谈一点浅薄的教学体会。一、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年龄都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首先,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成为“我要学”。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情景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思考,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为此,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森林运动会”学习“比多少”,通过“小动物排队”学习基数、序数。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图片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尽力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发现,试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情景中得以感知,在活动中得以发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二、加强学法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的学习,学生光想学好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只有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适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及课堂教学需要,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或者请班上数学学得好的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由于及早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将“教法”与“学法”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经常性的、习惯性的活动。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三、注重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较窄,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活动形式。在数学的实践活动中,我常采取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形式,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跳绳、踢球、赛跑等活动内容,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这样就可以给学生以亲切感。如在“有多重”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带来的物品的重量,加深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在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同学自己互相量,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四、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一方,首先应以自己的学识和为人赢得学生的信任,所谓“尊其师,信其道”。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教育教学方法及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及时总结课堂教学得与失,积累经验,博采众长。逐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中,无论是鲜花还是掌声,还是荆棘遍地,我将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