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除法》教学设计南州小学穆世强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科书第99页~第101页例3、例4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书写格式和算式的读法和计算。2.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3.结合具体情境,渗透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4.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课前游戏:师:孩子们,咱们来做个小游戏,从1开始往下数1、2、3、4、5,当数完小手指时,再轮回来从大拇指起6、7、8、9、10,一直这样数下去,每一个数字都会对应到一个手指上。这个游戏叫“你来说,我来找”现在你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就知道这个数对应的是哪个手指。生边数边积极报数,师很快指出学生数到哪个手指。师:咦,你们是不是觉得老师的反映特快呀?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那老师告诉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会破解这个游戏的奥妙,有兴趣吗?一、激趣引入:1是:()里最大能填几?3×()<224×()<37()×2<11()×5<38(目的在于为后面学生摆小棒或分组打下伏笔)另一个就是你的1题,说成:用9根小棒能摆成几个这样的△?(1).复习:现在有9根小棒能摆这样的△几个?(2).你能用算式表示吗?生:被除数(要分的数)、除数(平均分的份数或每份个数)、商(分得的结果)过渡:看来同学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请孩子们再来分一分。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一: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含义。1.小组活动(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部分5人一组,另一部分7人一组)——(不仅仅限于20,可以有其它的数)师:老师给你们每组的桌面上放了五角星或红花,请小组长把它平均分给你组上的每一个伙伴,注意要公平哟,看看你组上的每一位伙伴最多能分得多少个五角星或小红花,都听明白了吗?请开始分吧!生:交流反馈。师:能不能跟大家说说:你们组每个伙伴分得了多少个,出现了什么情况。请你说。生:说(先让分了后,出现剩余的说。)(建议先让分了后没有剩余的说)师: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分了五角星之后,有剩余的。有没有不同的情况。生:我们每个伙伴分得了4朵红花,没有剩余。师:好,老师发现了孩子们分东西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刚好分完,一种是分完后有剩余的,是吗?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平均分之后会有剩余的数,这些剩余的数就是余数。(板书:余数)过渡:刚才有孩子在说把20个五角星刚好分给了5个孩子,那你们能不能用一个除法算式和除法竖式把它表示出来?然后一齐在练习本上试试,一生板演生:20÷5=4(列得对吗)师:谁愿意来回答我关于这个除法算式相关的问题。20表示什么意思,5,4呢?(此时这个问可以不问)生:说出每一个数表示的意思。(说得很好,给点掌声鼓)(可以不要)师:那这道题,咱们学过除法的竖式,对吗?谁愿意上来把这道题用除法竖式算一算呢?咱们大家认真地看。(可以不要)生:板演(她算得对吗)(可以不要)2.余数的除法算式的读写。师:不错,刚才有的分完了,有的分了还有剩余的,请问孩子们,有剩余的这种情况,你们觉得可不可以像前面一样用一个除法算式和竖式来表示呢?(小组合作,师适时指导,学生板演后分小组学生汇报、学生评价)师强调:20表示一共有20朵小花,分给7个孩子,每人分得了2朵后,还剩6朵。那要表示剩余的6朵,该怎么办呢?就打上6个小圆点,写上6,表示剩余的6朵。接着启发问:这个算式中各个数的名称,同时师注意边板书:20÷7=()组……6(个)被除数除数商余数3、及时练习:书100页课堂活动,分一分,填一填。(如果学生回答时就把算式读了,老师就对孩子们说,刚才你把这个算式读了,那请你再读一次,可以吗?)(可以不要)生:读算式。(可以不要)师:好,谢谢你,这个算式完整的读法是……你们想不想读一下,(想)那全班一起来读读。生:齐读算式。(可以不要)师:那2表示什么,?(可以不要)生:2表示20朵花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