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明天开始郭朝全今天是周六却因为十一放假调整今天下午要上班。学校通知今天晚上是语文自习,下午放学时我就布置今天晚自习预习第8课,完成课前前者学习的四项任务。上晚自习了,和原来一样我让他们先把课文读3至5遍,然后再完成前置性学习任务,他们也很听话地在教室里读书。我突然想到班上的一个学困生尹洪才平时不爱做作业,也从不读课外书籍,上课很少发言,每次他们小组交流展示都因为他而扣分,组长几次找我要求换人,不想要他到那个小组,更不用说他的成绩了,据说基本都是十几分。所以,我特意把他喊到面前,让他站在我旁边读书,我以为这样他要专心一些,读得认真一些,我一边批改作业一边听他读书,可是我听到的总是结结巴巴的,几乎没有一句话读流利过的;时间过去十多分钟了,其他的同学都读流利课文在完成学习任务了,可他却还读不通顺课文句子,干脆我不批改作业了,把他的书拿过来一句一句教他读,教的过程中我发现句子稍微长一点的都得分几次教给他读。而且遇到生字词,我刚教读罢他都愣在那不知道读什么了,我还是很有耐心地教他逐句逐句认读了两遍课文,尽管外面下大雨天气很冷,我还是出了一身的汗!然后,我让他自己读几遍,我又接着改作业。教室里其他同学都在默读课文完成前置性学习任务了,只听得见他的读书声,仍然是结结巴巴,有时候愣在那里,我猜想他是不认识字就再指点一下,就这样慢慢任凭他折腾,读着读着忽然没声音了,我抬起头问,你怎么又不读了,他竟然说:“我也不知道我读到哪里去了。”我还没反应过来,全班哄堂大笑。我盯着他,他竟然也在笑……我当时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用“哭笑不得”这个词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我真不知道他是个怎样的学生。记得上个周上《题西林壁》,我问“西林”指哪里,书中有注释指西林寺,他却不知道,我用手指着他的书中的解释,教他说西林就指的是西林寺,然后问他,西林指哪里,他说不知道。我很生气的说:“难道说西林至后坪的五道峡吗?”(湖北保康后坪镇的一处风景区)毫无疑问这是我气极了,故意这样指鹿为马刺激他,让他知道西林就是西林寺,没想到他倒很认真的点点头说:“是的。”全班同学笑翻了,我愣在那里半天没回过神……后来干脆我不教了,把课停下来,其他同学把他拉到面前一边看说中的插图一边教他读书,给他讲解课后的注释的作用以及五道峡和西林寺的区别,折腾到下课,他倒是点头知道了,但我的心里却对他感到很无助……今天晚上又上演了这样一出让我无语的戏,我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下自习送学生上寝室睡觉时就把这件事和同事们聊了起来。同事们也是哭笑不得之后也都觉得这样的学生很是让老师费神又无语,言语中和我一样透漏着他的智商有问题,太笨的学困生是教不会的。放弃吗?忽然一个同事这样说道:“也许,是因为你太关注他了,他格外紧张,有的学生就是这样,你越盯得紧,他越是搞不到,其实你说不定放一放,他还是可以的。你没觉得,平时你不这样紧盯他的时候,不也还说得过去吗?似乎也没觉得他有多笨。”嗯?这倒是真的提醒了我,开学这么久了,他的确不突出,但是只要组长和我不死死盯住他不放,尤其是揪住一个问题让他完成或解决的时候他倒也还安静,听话乖巧,从不会在行为习惯上给班上扣分,就是不怎么爱学习,比如说,背诵古诗他还是能够在组长那里背的。试想,如果我让他在我这里背诵那两首古诗,估计又是依然如故吧。于是,我猛然醒悟了,也许他就是个慢热型孩子,也许他的确是智商方面稍微欠缺一点的孩子,也许他的家庭环境不足以让他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也许是我想让全班同学都在一个起跑线上,没有针对孩子的个性差异来分层教学,也许……其实这个同事的话更让我很自责,原来是我错了。什么是以生为本?生本教育平时喊在嘴上,真正落实到行动中时,我却忽视了“以生为本”,还是站在老师角度去考虑问题……我很后悔,当机立断从明天开始,改变对他的一切认识,更是改变对他的做法,换一种方式,我还是要关注他,不过不再是像上演那两场话剧一样地关注……改变,从明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