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患者康复第一小组病例1.病史简介患者,女,20岁,因玻璃切割伤,致右腕部开放性损伤,在外院手外科急诊处理,给予清创缝合术,术后用屈腕位石膏托外固定。手术后第2天转入上海瑞金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处理。2.入院诊断:患者术后第2天转入时的诊断为右腕切割伤:①掌长肌腱断裂;②屈指浅肌腱断裂;③指深肌腱断裂;④屈拇长肌腱断裂;⑤正中神经断裂。病例3.手术经过:在臂丛神经麻醉下,分别修复屈指浅、深肌腱,屈拇长肌腱、掌长肌腱和正中神经。术后伤口用无菌敷料包扎,并用石膏托屈腕位固定。4.检查评定患者神志清晰,全身情况平稳。右前臂、手肿胀桡动脉搏动触及,拇、示、中指和环指挠侧半皮肤感觉丧失。请问:1.患者需要进行哪些康复评定?评定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2.请为患者制定一套康复治疗方案。石膏固定时的康复评定一般评定:1、望诊:与健侧对比,皮肤颜色因做过手术苍白,纹理不清楚表示有肿胀、无伤口、无瘢痕、无溃疡、手处于石膏固定位所以对手的姿势和畸形待石膏拆除后进行观察2、触诊:与健侧对比,患侧温度无明显差异、弹性稍差、手指的血液循环良好3、动诊:对手部关节活动度的检查,在下面的评定中进行4、量诊:肢体的周径、长度、体积待石膏拆除后进行评定石膏固定时的康复评定1、疼痛的评定:采用VAS,80mm,较疼痛2、手关节活动度的评定:四指:近端指间关节活动受限远端指间关节活动受限拇指:拇指指间关节屈曲受限3、手的感觉功能评定:拇、示、中指和环指桡侧半皮肤感觉丧失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为75分5、心理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为12分,中度抑郁石膏固定时的康复目标1、控制水肿、预防感染2、促进伤口愈合3、预防制动引起的软组织粘连、挛缩4、恢复手的感觉5、预防并发症石膏固定时的康复方案1、为了控制水肿,采用患肢抬高、向心性按摩等方法2、药物治疗可缓解疼痛、促进伤口愈合、服用消炎药,可防止感染3、超短波治疗:采用无热量,对置法,10min/次,一日2次,20次为一个疗程,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加速伤口愈合4、弹力指套:让患者戴弹力指套,消除各个手指的肿胀石膏拆除后的康复评定一般评定1、望诊:与健侧对比,皮肤颜色因做过手术苍白,纹理清楚表示无肿胀、伤口、瘢痕、无溃疡、石膏拆除后观察手部肌肉有萎缩,无“猿手”畸形,但手指有轻度的屈曲畸形2、触诊:与健侧对比,患侧温度无明显差异、弹性差3、动诊:对手部关节活动度的检查,关节活动度受限4、量诊:于健侧对比,肢体的周径变小、长度正常、体积缩小石膏拆除后的康复评定1、疼痛评定:采用VAS,患者评分为30mm,轻微疼痛2、关节活动度评定:拇指四指的屈曲关节活动度受限3、神经干的叩击试验:阳性,表明神经正在逐渐恢复4、周围神经电生理评定:针对病人进行了SEP检查,表明神经再生状况良好5、桡骨膜反射:减弱6、感觉功能的评定:浅感觉正常、深感觉障碍、复合感觉障碍①振动觉评定:患者振动觉异常,不能感觉到音叉的振动②两点分辨试验:患者在拇、示、中指和环指桡侧半皮肤对两点的刺激没有任何感觉。③"触觉识别"的评定:运用Moberg拾物试验,患者在闭目下无法完成该试验。石膏拆除后的康复评定7、肌力评定:该患者肌肉萎缩,肌力下降8、握力及手指捏力:握力和手指捏力小于正常值9、手整体功能的评定:1)Jebsen手功能评定:患者完成7个任务的时间比参考值长2)明尼苏达操作等级测试:操作速度较健侧慢、准确性稍差3)9孔插板试验:与健侧作对比,明显比健侧慢1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为95分11、心理评定: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11分,患者存在轻微焦虑康复目标及原则近期目标:1、软化瘢痕、松解粘连2、改善关节活动度3、增加肌力,防止萎缩的肌肉进一步萎缩4、提高肌腱的抗张力,改善感觉功能。5、应尽早活动,并进行感觉再训练远期目标:1、手功能基本恢复正常2、恢复手的灵巧性及协调能力3、重返工作岗位和社会原则:遵循时间由短到长、次数由少到多、强度由弱到强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原则拆石膏后(3周后)的康复治疗1、软化瘢痕:采用理疗中的蜡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