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管理人工气道管理一、主要目的-保持气道通畅-清除气道分泌物-进行机械通气二、人工气道的种类按建立人工气道的途径分类:•咽部气道•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气管内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口咽通气道•主要作用•预防舌后坠•避免舌头咬伤•便于吸痰•与气管插管连用,起到牙垫作用•合并症:口腔黏膜溃疡、口咽部创伤、喉痉挛、低氧血症鼻咽通气道•由鼻孔置入咽部的人工气道•主要作用•预防舌根后坠•减少吸痰对鼻粘膜的损伤•可用于清醒患者气管内气道•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优点:易于插入,适于急救。管腔大,易于吸痰。缺点:容易移位、脱出,不宜长期使用。不便于口腔护理,可引起牙齿脱落、口腔出血。经口插管优缺点经鼻插管优缺点优点:易于耐受,留置时间较长,易于固定,便于口腔护理,患者可经口进食。缺点:管腔小,吸痰不方便不适于急救。易发生出血、鼻骨折可合并鼻窦炎、中耳炎等。三、气管插管并发症•机械损伤:牙齿折损、脱落,口腔黏膜、鼻腔、声带、食道损伤。•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心动徐缓、心跳停止。•浅麻醉的插管刺激:喉头痉挛、支气管痉挛、血压上升。•与插管导管有关的合并症:(1)气道阻塞。(2)气囊过度充气,使插管前端压向气管壁。(3)经鼻插管引起:鼻翼坏死、变形,副鼻窦炎。四、气管插管的护理•妥善固定,防止脱出-用Y型胶布、寸带双重固定。-在气管导管上做好深度标志,记录插管外露长度,严格交接班。•每日口腔护理2次•安全管理-做好心理护理,防止意外拔管-必要时适当约束肢体,镇静•体位的护理五、气管切开并发症•早期并发症(24h内):-出血-气胸-皮下气肿、纵隔气肿•后期并发症:-切口感染-气道梗阻-吞咽困难-气管食管瘘-气道狭窄六、气管切开的护理•妥善固定:正中直立位,48h内严防滑脱、移位•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皮下气肿、感染等并发症•气管切开换药每天2次。•使用金属套管时,内套管每班清洗消毒。人工气道气囊的作用•固定–防止脱管•密闭气道–保障正压通气•防止误吸–减少VAP的发生人工气道气囊管理•理想的气囊充气:封闭气道足以维持潮气量和防止误吸,同时又不影响气管粘膜的毛细血管血流灌注。•检测方法:-手捏感觉法-最小闭合技术、最小漏气技术-压力表检测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定期检测推荐使用压力表检测,维持气囊内压力于25-30cmH2O之间•不常规放气潮气量改变套管位置有无改变致漏气有无漏气声、发音气囊放气量与充气量是否相等压力改变漏气的判断听查看试气道内分泌物的清除•常规气管内吸痰1.按需吸痰2.吸痰的原则3.吸痰管的选择4.吸痰的压力5.吸痰的深度•纤支镜辅助吸痰–吸引肺深部痰液–辅助诊断•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气囊上滞留物的形成–口咽部分泌物–胃内容物•气囊上滞留物的吸入是形成VAP的重要途径七、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不论何种湿化,都要求进入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7摄氏度,相对湿度100%,以更好的维持粘膜细胞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八、气道湿化方法•电热恒温湿化器•人工鼻•雾化吸入•加热呼吸机管道•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1)、运用加热湿化器时感染控制•严格的终末消毒•加水时避免断开呼吸机•及时清除管路中冷凝水•避免湿化罐内液体过多•勿将积水回倒至湿化罐和气道内(2)、人工鼻–可以保湿、保温–增加气道阻力–有增加感染的可能(3)、雾化吸入•类型–超声雾化–氧气驱动雾化•注意–小雾量,短时间,间歇雾化,效果较为满意–结合叩背,痰液引流(4)、气道内直接滴注加湿•间断推注法•持续滴注法九、湿化液的选择九、湿化液的选择•蒸馏水灭菌注射用水•生理盐水–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内水分蒸发快,钠离子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0.45%氯化钠溶液–浓缩后浓度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刺激性比生理盐水小。•1.5%碳酸氢钠溶液–具有皂化功能,可使痰痂软化,痰液变稀薄,其湿化效果也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碱性环境,抑制真菌生长。十、气道湿化的标准•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