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八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3.情感道德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阅读、想象、感悟相结合,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圣境。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3.利用图片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设计特点:激情飞扬──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因此,这节课从情入手,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逐渐加深、升华。力使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怀念,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读中感悟──本文与现实存在着时空差距,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所以设计中把此法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读:范读,引读,齐读,默读,指名读等,更注重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生情,以情促读。流动板书──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先后在黑板上板书圆明园的景点:有……也有……,有……也有……等,随着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老师又相应地把这些“有”全部擦掉,配合当时的教学情境,在学生心中形成强烈的反差,激起无比的悲愤,痛恨。五、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法国大作家雨果曾对我国的一处园林有这样的一个评价(出示文字课件)——“在世界的东方,有一座用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它胜如仙境,恍若月宫。它,就是圆明园。”同学们,你感觉圆明园应该是个什么样子的?2、师:现在我请同学们看一看现在的圆明园(课件出示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大作家雨果的评价与这幅图画相符合吗?3、师:那这是为什么?你们想知道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1《圆明园的毁灭》二、复习生词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复习一下生词。2出示生词,开火车读,齐读。复习完师导语,同学们生词掌握的较扎实,希望我们下面的学习也能有精彩的表现。三、学习课文,深入文本1、感受圆明园的辉煌(1)、昔日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再次走进圆明园去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课文中哪里描写的是圆明园的辉煌?请你找一找,画出来。(生自己找,并画。)师:是哪个自然段?生:2——4自然段(一)、1、师:不错。这几个自然段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请同学们自由读2——4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圆明园?那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圆明园?说说你的感受。(找生回答)根据学生汇报2、当年圆明园的布局是怎样呢?(生答)何以见得?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师:请你读一读,好吗?(指名读)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呢?3、演示圆明园的布局,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圆明园的布局就像众星拱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