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学科实验室管理探索摘要。该文从实验室开放共享、仪器设备使用共享、以及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共享”等共享管理理念进行探讨和分析,结合实际实验室管理经验,提出设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学生、实验管理人员、专职教师三者共同参与的实验室管理思路。进一步优化了实验室科研平台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把实验室开放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共享服务平台。关键词:实验室管理;机械学科;共享理念;开放机制高校实验室是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重要机构,肩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任,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1]。高效有序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保证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实验室建设进展华侨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以机械学科为背景,致力于制造学科的基础研究和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研究方向为:石材加工、光电材料加工、超硬工具制备。研究院目前已完成了1700m2的实验室建设,拥有涵盖制样类设备、加工类设备、在线检测设备及大型检测设备等82台仪器设备,其中贵重仪器设备35台,搭建了加工平台、工具制备平台及检测平台三大平台。作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研究院承担并完成了大量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在研究成果、人才培养、开放交流和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果。研究院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以共享理念为前提下机械学科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以仪器设备资源共享为重点,最大限度地把重点实验室开放成为全校以及面向社会的共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1)实验室开放不足。高校大部分院系实验室是以专业为基础,依托原教研室建立起来的,为了便于各自管理,大多实验室小而全,相互封闭,造成设备资源的浪费;专业相近的第1页共5页实验室重复同质化建设,相近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缺乏工作经验的交流。很难形成学科间互相交叉渗透、实验室仪器设备资源共享的局面,对学生难以实现理论与实践全面综合发展的素质教育效果[2]。部分实验室即使开放也是针对院内或者校内,但学校内部学科资源非常有限,即使面对校内开放也不能达到完全的开放发展。真正达到实验室的开放应该不仅面向校内更应该面向校际和校企开放,这样既可以发挥各学校之间的学科优势,实现资源互补,提高实验室的发展水平,也可以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2)仪器设备共享不足。长期以来高校购买仪器设备均是重视购置而疏于管理,仪器设备共享意识缺乏,共享信息渠道不畅。高校的大型仪器设备大部分分散在各个教研室和学院内部使用,各实验室常常根据自身需求来添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往往追求“小而全”[3-4]。一方面,不同院系之间很多设备重复购置,无法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造成资产闲置形成资金浪费。另一方面,缺乏统一的仪器共享信息平台,有关仪器购置和开放共享的信息不畅;造成校内各院系不清楚学校仪器设备的分布状况,校外人员使用学校设备需经过繁琐的手续审批,缺乏畅通的共享信息资源渠道[4]。(3)实验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对仪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是实验室管理中重要的工作内容。一些高校只重视大型仪器的档次、仪器设备购置所需金额,购买仪器设备后缺乏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保养维护,仪器设备出现故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修,从而导致仪器不能发挥长期高效使用的价值。很多使用频次较高的仪器设备是由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和教师共同使用,使用者水平参差不齐,维护起来难度较大。有一些大型精密仪器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前期培训才能上机使用,对专业技能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实验管理人员专人操作[5]。长期以来,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被归为教辅人员,处于理论教学和服务科研的从属地位,该岗位责任大、事情多、薪酬低,除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还有仪器设备需要专门维护管理,因此会出现应聘人员少、流动性大、岗位实验管理人员不足的状况[6-8]。如果仪器设备管理不能保证足够的人员并投入足够的精力,那么仪器的管理维护、功能拓第2页共5页展、延长使用期限等问题就很难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