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十五学会分析训练目标:一、拓展分析角度;二、学习分析方法。训练步骤:一、[训练指要]在前一阶段的写作中,还暴露出对议论的问题缺乏分析的状况。我们有必要拓展分析角度,学习分析方法。什么叫分析?“分”是分开,“析”是剖析,即把一件事或某种现象分解成若干个有内在联系的部分,通过合理的议论让人能认清事件或现象的本质属性,从而得出结论;或者对一个概念、一个命题相联系的若干层次进行阐说,起到明理的作用。分析要讲究分析的角度。分析的角度是多样的。从分析对象看,我们可以整体分析,重点分析;可以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分析;可以由此及彼,从局部到整体的分析。从运用的理论看,可以是进化论、经济学、美学等等。根据学生分析问题的现状,我们认为有必要重点提供一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辨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观点去认识世界。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与周围的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书香人家秀才多”、“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有着主观与客观、外因与内因的联系。主观是受客观制约的,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又是无限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察微知著”是说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这种因果联系是普遍而客观的。(二)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片面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要把握整体,通观全局。不能只看见局部,不看见整体;不能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不能只了解原告,不了解被告,否则,就不能把握事物的全部特点,就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的解决问题;就会犯以偏赅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错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还要求我们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不但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错误;不但要看到长处,也要看到短处;概言之,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还要求我们不能忽视局部,局部对全局有巨大的作用。“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静止的观点去认识世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永远变化发展着。“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在新旧事物的关系上,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吐故纳新”“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永恒规律,新生事物有着无暇的生命力。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和处服从地位的次要矛盾、次要矛盾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产生质变;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失败是成功之母”,“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四)用客观的眼光去看问题,切忌主观臆断。“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只有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我们才能1“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真理来源于实践。真理又高于实践,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是推动真理发展的动力。当然分析问题的角度还有不少,相关的理论也有很多,如: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关系等。希望同学们,注意这些理论的学习,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写作实践中正确运用。只有提高理论水平,才能使文章深刻起来。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一)概念分析概念分析通俗的说就是词语分析,就是分析概念即词语的具体含义。分析概念(词语)的具体含义是论述展开的一种形式,也往往是阐述展开的基础。在写作议论文时,我们常常对议论对象作概念(词语)分析,说明议论对象的具体含义,这样就使题意和议论对象很明确,有利于论证的展开。有一篇议论文,它的标题是《“平庸”面面观》,文章开头是这样写的:“现在说的‘平庸’,自然是通常意义的平庸,即‘寻常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