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供电企业经验交流坚持科学发展观,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基础上,所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不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而且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项战略目标,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实践。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而且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也必将会使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充分体现、有力维护和可靠发展。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细胞,社会的和谐发展不可能离开企业的积极参与,特别是作为公益性事业的供电企业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构筑出良好的企业“和谐”环境,只有建设出了“和谐”的企业,才能促进整个国家建设成为和谐的社会。构筑和谐的供电企业,我认为主要应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抓基础,解决好利益分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这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从根本上说,是利益矛盾。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中的各种关系,其实质就是利益关系。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所告诉我们的“本源性”。我们在构筑和谐供电企业的过程中,只有搞好利益的调节,处理好利益的矛盾,才能实现公平和正义。这是维系企业和谐、提高执行力的基础,第1页共9页是化解各种矛盾、实现企业稳定的客观要求。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我们干工作、做事情一定要坚持多数人的原则,兼顾各方面利益。目前供电企业正处于战略格局、发展策略的重大调整期。为此,作为企业的每一项重大政策的出台,都要在广泛听取干部职工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反复酝酿修改,在充分得到广大干部职工理解、支持和参与后再加以实施。从而使各项改革能够赢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这样既可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又能保持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在这方面,滨海供电公司是有过一定教训的。在2001年组建初期,由于我们对工作的急于求成,在一些重大的政策出台上,由于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造成了群众的不理解,上访的、告状的接连不断,给我们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被动。虽然在后期我们又重新进行了整改,但教训是惨重的。所以化解利益矛盾、维系企业公正是关系到企业是否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另外,在立足“大多数”的同时,还要照顾到企业群体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农电协勤工的待遇问题、临时用工人员的聘用问题、困难职工的补助问题、离退休职工的照顾问题等等,只要把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了,各方面群体的利益都能兼顾到了,就能使在企业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二是不断满足广大职工的利益需求。企业发展的实践表明,职工积极性的发挥、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产生,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从企业获取的利益。利益决定人心、人心决定成败。职工群众长年奋战在电力行业第一线,为国家创造出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让他们及时地、持久地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党的宗旨的要求,是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所以,作为企业的领导应该把职工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为职工造成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在物质利益上要尽心竭力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并尽所能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广大职工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企业是职工的家,随时随地都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政治利益上,要保证职工民主权利的落实,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厂务公开”制度,把企业发展规划、干部的选拔、聘任、职工的收入分配等热点问题及时向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