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作文初探在"天涯若比邻"的今天,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速发展,人际的沟通、口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人言辞匮乏,罗罗嗦嗦,主次不分。而有些人却文采翩翩,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是什么造成如此大的分化呢?归根结底;就是两者平时词汇的积累,语言的应用的差异性的缘故。而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一个弊端,即人们往往重视"学"的训练,而忽略了"说"的训练。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口头作文,使学生从“鹦鹉学舌"入手,以课本、课外书为拐棍,在学以致用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完整构思,直接表达。这样,无论是对学生的习作水平的提高,还是将来的工作生涯,都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口头作文是习作的前奏,是小学作文教学中缺一不可的重要环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口头作文始终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加强口头作文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学生具有良好演讲技能的基础,也是培养未来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加强学生的口头作文,要唱好三步曲:一、加强学生对优秀范文的复述、迁移,提高学生的模仿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沿用的教材近几年都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增、改。许多经典的课文不断呈现;当今学生手头上也有不少优秀的作文书、课外书,它们同课本一样有用处;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教育部还推荐了很多名著名篇。它们都是很好的作文指导范例。"小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在写作文以前,总免不了会去翻一翻作文参考书,看看课文、上上网、查查资料等,甚至会模仿、摘录其中的一部分章节来。因此,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巩固练习,不失为是帮助学生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一条捷径。措施一;在课堂学习中学到的许多精彩的片段,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及大量佳词妙语。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学生复述、模仿、迁移。措施二: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一至二篇你认为写得特别优秀的作文或课外看到的名著名篇的精彩片段,课中挤出几分钟的时间,抽查一到二个学生来复述,复述时要尽量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原文的一些细节描写。而后,请学生来谈谈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文章、片段?再拿原文对照,区别与复述的质量,营造一种复述好精彩片断的竞争机制,使大家都能信心百倍地你追我赶。这样,持之以恒,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就会达到一个档次。迁移默化中,也积累了不少词汇,提高了写作的技巧。二、处处做有心人,时时讲述身边事,不断深化生活的积累。北宋大文豪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我们写作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的课余生活无边无际、丰富多彩。教师们常常能看到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聚集在一起谈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如:影视剧里的人物特征,大小活动的成败缘由,家家户户的喜怒哀乐,从家庭碎事至国家大事、国际风云。几乎是包罗万象,无所不说,无其不谈,而且是劲头十足,有时甚至连上课、吃饭的时间也会忘记。如果学生作文的兴趣,也能达到如此乐而忘蜀的境地,又何尝提不高作文水平呢?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爱说话的契机,设计一些说话课,让他们尽情地说、大胆地陈述自己的意见。练习时,请学生选择好他要讨论的热门话题,开始阶段,内容应丰富多彩,一则小笑话,小故事,一桩趣闻,几句小幽默皆可,不要求有严格的责备。这样学生口头作文的兴趣就会浓厚,课堂气氛也很活跃。练习要不拘一格,人人参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个阶段以后,再把说话的材料组织成有条理、有中心(或有鲜明看法)的事,这时可以以4-5人一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作文,每组推荐一至二名学生上台发言,比一比哪一组的学生口头作文演讲的水平高,哪一位学生发表的问题深刻、鲜明,而且,可以就一件事进行辩驳,提出不同的看法。久而久之,学生看间题、想问题的思想也越来越理智,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也逐层次提高,编辑材料的水平也会有质的飞跃。三、即兴口头作文,训练、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