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上的足迹》导学案(学生用)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学习重点、难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背景解读人类自从1957年进入太空时代后,对太阳系的研究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不再满足于用望远镜观察,更希望能够亲自去看看。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组织实施了载人登月工程,也称“阿波罗”计划。这一工程的目的是实施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的探测进行技术准备。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在解决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之后,1966年美国开始正式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并于1969年7月20日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创举,人类对月球的认识,也由此开始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学法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概括文章内容。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预学案(自主学习):1.给加横线的字注意或根据注音写出汉字。áng()首挺立轨道()椭圆形()小心yìyì()()铁锹()狭zhǎi()2.解释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3、速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时、地、人、事)。4.跳读课文,圈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并填表时间事件导学案(合作探究):1、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宇航员踏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3、.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4.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提示:从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和说明方法三个方面来说明)5、自悟自得通过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收获?(可以从语言积累、写作方法、情感体验等方面谈)6、课堂小结(主题概括):固学案(测评反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里程碑(biē)海域(yù)椭圆(suí)B.悬挂(xián)操纵杆(gǎn)故障(zhàng)C.液氢(qīng)休斯敦(dūn)摄像(niè)D.健步(jiàn)飞跃(yuè)小心翼翼(yì)2、根据课文介绍的登月知识,选出错误的一项()A.宇航员的氧气袋中只剩下一个小时的氧气,不能长时间呆在月球上。B.人类登止月球的准确时间是1968年7月21日。C.月球在离地球38万公里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不息。D.首次登上月球的三位美国宇航员是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3、“阿波罗”号登月计划的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你还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作业20年后,假如你已经成为我国第二批宇航员,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在月球或别的星球留下什么足迹?请展开想象,写一段一二百字的文字。答案:自主学习:1,略2,(1)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2)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3,时间:1969年7月16日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发生的事件:探索月球的过程4,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19日晚8点33分船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合作探究1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时间顺序2,(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国旗3,(提示,最后一段)测评反馈1,D2,B3、神舟5号飞船升空2003.10.15杨利伟神舟六号升空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