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产业兴城镇以城镇促发展——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典型范例一、历史沿革与现状秦栏镇位于天长市的最东部,地处皖苏两省、三市(天长、高邮、仪征)交界处,东距历史文化名城——扬州30公里,312省道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宿扬高速穿境而过。秦栏是天长古镇,自古土地肥沃,水草丰盛。东周秦国吕不韦为相时,国内广设关卡,来往货物按值收税,税赋大增。公元前221-206年间,秦王赢政统一天下时,下旨广陵县令在秦栏设立牧马场,为使马群不散放走失,就在牧马场的周围架设栏杆,“秦栏”一名由此而得,镇北牧马湖亦因此而得名。秦栏也是关口,号秦关,唐朝天宝元年天长设县,因秦关位于天长之东,故又称东关。因东关地处交通要道,是本地贸易中心,邻近乡镇纷纷至此贸易,逐日渐繁荣,形成集镇。秦栏是二十四孝之一朱寿昌的故里,又被称为孝子之乡。1985年5月撤销秦栏乡成立秦栏镇,2001年合并新华乡、官桥乡,形成目前的秦栏镇建制。因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2014年将仁和镇白马村并入秦栏镇管理。全镇国土面积116.7平方公里,辖4个社区和10个行政村,户籍人口4.5万人,另有外来务工人员1.2万人,是一个由电子产业起家的工业主导型乡镇。秦栏是安徽全民创业示范基地,全镇共有各类私营企业近2500家,平均每6户就有一个小老板,被省内主要媒体誉为“安徽的2温州模式”。201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4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41.1亿元,财政收入1.36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36亿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300元。二、典型经验及成果介绍乡镇一级特别是中心镇,处于农村之头、城市之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结合点,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阵地。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2013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城镇化的全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目前,我省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对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多年来,秦栏镇始终围绕“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城镇化提升工业化”发展战略,坚持一手抓创业富民、创新强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特色产业;一手抓经济、人口布局调整,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城乡、产业互动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秦栏镇也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行政管理3体制改革试点镇”以及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镇”、“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安徽最宜居小城镇”荣誉等称号。目前,秦栏镇已形成了以镇区为中心,新华、官桥两个集镇为两翼,新民、联盟等8个中心村农民居住点为支撑的镇域体系格局;从农民居住点到镇区的“半小时交通圈”交通网络已经建成;农民就近、就地、充分就业的产业基础已经稳固;随着省级秦栏经济开发区和省级农民小康住宅示范区的相继扩容,引导农民向城镇、工业向园区、住宅向社区这三个集中所需的公共平台和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一校一园(标准化学校、中心幼儿园)、二院(中心卫生院、敬老院)、二站(综合文化站、农村综合服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完备。目前镇区面积已扩大到11.5平方公里(含开发区),官桥、新华两集镇亦扩大到近1和0.8平方公里,集中了全镇85%的工业,90%以上的商业,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4.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5%。第一、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科学统揽规划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和灵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秦栏镇始终把科学规划作为统领各项工作前提,不断强化各项规划编制工作。一是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先后由国家发改委小城镇中心编制了“秦栏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由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秦栏镇电子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安徽光伏产业(天长)基地发展规划”,力图通过规划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引导民营企业“二次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