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四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思想基础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客观因素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旗手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阵地《新青年》(主要阵地)、北京大学(活动基地)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新文化运动前期三大内容之间的关系(1)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武器”。(2)提倡新道德是民主与科学的前提,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归宿。(3)提倡新文学是民主与科学的传播载体,文学革命是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手段”。5.影响(1)积极影响:①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动摇了专制思想的统治基础(最大功绩),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⑤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2)局限性:①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和绝对肯定。②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③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④从后来的中国历史来看,新文化运动并未根除中国根深蒂固的专制极权制度。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原因(1)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3)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过程(1)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思想传入中国。①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率先举起社会主义大旗。②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2)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立社团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思想转变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先进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面向工人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劳动界》《劳动者》等刊物3.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联]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注]实质是鼓励各种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为资产阶级思想的宣传创造条件。[拓]“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家’‘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这段材料的主旨是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补]新文化运动出现“教育平民化”主张,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辩]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学艺术大部分都受到推崇……就以儒学来说,指出其价值观念不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只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激进、迫切了一些。[补]各种救国努力失败后,知识分子处于彷徨痛苦中,马克思主义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补]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不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力图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重难点新文化运动[解读]漫画中的女人孤独地靠着刻有“三从四德”的石柱,上方的文字是“靠不住的”。同时漫画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该漫画深刻地揭示了在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冲击下,“三从四德”的石柱正摇摇欲坠,这反映了封建正统思想已经被动摇。史料陈独秀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