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核课题六枣核教学目标1、掌握朴实的叙述表现人物深沉感情的方法。2、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教学难点思乡之情的具体化。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个性化或札记一、导入1、作者简介萧乾,出生在一个汉化了的蒙族贫民家庭,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记者。2、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萧乾写的《枣核》一文,看看作者怎样用一个老新闻记者的眼光,冷静客观地审视美国的现代社会生活及其心态,以及发展与扭曲相交织所带给我们思考的现实。二、教师放课文录音,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思考:边读边思考,全文贯穿的一条线索是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三、分析课文,理解思路1、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是枣核2、理清段落,列出文章结构提纲。⑴学生围绕段落、文章结构提纲进行阅读讨论。⑵学生发言交流。第一部分(1)写朋友托我为他带几颗枣核。第二部分(2—4)写朋友见到枣核,如获至宝。第三部分(5—10)写朋友倾吐思乡之情。第四部分(11)提示文章中心思想。本文结构精巧,首先表现在用“枣核”设置悬念。作者由索要枣核起笔,开篇设个悬念:用途蹊跷。朋友得到枣核如获至宝,用途却秘而不宣,还故弄玄虚,使悬念更吸引人关注,直到踏访后花园谈话中才说明要枣核的原因,解开悬念。结构精巧还表现在用“枣核”作贯穿全文的线索。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乡连在一起。几枚生枣核在异国的土地上,“总布胡同”那座小院将同“北海”一道出现在朋友眼前,给游子的心添一点慰藉。读到后来,谁都能看出,在美籍华人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是一条叙事的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板书设计:枣核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